《新鱼玄机传奇》


  • 作者:向哲

  • 第三十八章 中第进士喜且悲
  • 第三十八章 中第进士喜且悲
      上章说到韦庄为了中第进士,去绛州找郑尚书求助。作为一个“国家级干部”,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官,国家大事都管不过来,还犯得着为这等区区小事开金口吗?能为这点小事落个贿试的坏名声吗?不能,再说他为这点事丢了官也不值得。由此说韦庄考进士一事就没得救了吗?也不是,郑延昌向韦庄仔细地询问了当时的答卷情况和答卷内容,当得到韦庄回答后,郑延昌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出发,觉得在试卷方面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他说:“如果我是试官,看到如此优秀的试卷是绝对不会给判落榜的。”
      由此判断,韦庄的试卷除非是未被试官所见,要是看见了肯定中进士。那么,如果没有被试官看见,试卷跑到那里去了呢?排除被人扣押的可能,只能是被人掉了包。韦庄与应试机构的人往日无怨,近日无仇,试卷被人扣押的事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是后一种可能。
      韦庄听了点头说:“有可能。”
      为了保证此次应试万无一失,郑延昌当即给了韦庄两个建议。其一,为了避免考官在批阅考生诗赋答卷时受主观上好恶偏差的影响,建议韦庄改考诗赋进士为考明经进士。所谓“明经”进士就是在内容上以四书五经为主,在形式上就如同现在考试中有标准答案的填空、问答及选择等类型考题;其二,建议韦庄任“伴直”(监督值日官),以确保试卷顺利传递到考官手中。并对韦庄说,如果再发现此类违法违纪现象,立即报告,查处后从严从重处理。
      乾宁元年(894)韦庄怀揣着郑尚书的命令,回到长安。依郑尚书之命住进尚书省,此次伴直可谓是公私兼顾。其诗《南省(尚书省)伴直(甲寅年自江南到京后作)》云:
      文昌二十四仙曹,尽倚红檐种露桃。一洞烟霞人迹少,六行槐柳鸟声高。
      星分夜彩寒侵帐,兰惹春香绿映袍。何事爱留诗客宿,满庭风雨竹萧骚。
      其中“何事爱留诗客宿,满庭风雨竹萧骚。”所述就是此事。在诗句中韦庄以竹(君子)自喻,此“竹”在这满庭的“风雨(作弊现象)”中感到触目惊心,不寒而栗。好在韦庄并不是个多事的人,只要眼看着自己的试卷到达试官手上就行。正如与郑尚书所预料,韦庄的试卷果然得以顺利通过,终于得中进士。在此十分兴奋之时,即兴做诗一首《放榜日作》,诗曰:
      一声开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
      邹阳暖艳催花发,太皞春guang簇马归。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衣。
      可以看出,字里行间洋溢着兴高采烈之词,一股自信的豪气充裕其间。
      好友张祜也赠诗一首表示祝贺,其《送韦正字析贯赴制举》云:
      可爱汉文年,鸿恩荡海壖。木鸡方备德,金马正求贤。
      大战希游刃,长途在著鞭。伫看晁董策,便向史中传。
      其诗意直译如下:
      可爱的以俭治国之年,皇恩激荡直达海边。
      您开始完备德性,朝廷正在征召才贤。
      战争少有游刃有余,千里之途始于足下。
      将要看到晁错与董仲舒(你)的谋略,就要在史籍中作记载。
      然而,就这高兴兴奋地接受祝贺之时,许多往事霎那间,涌上心头。她想到了,年轻时因为《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的羡慕,嫁给了当时的甲等进士李亿,后因身份问题遭到抛弃,又回想起因之而发生“戕婢”之事与这二十六年来所经受的磨难。此时,绿翘的影子就好像在眼前晃动,回到家里后,忍不住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含泪写下《悔恨》云:
      六七年来春又秋,也同欢笑也同愁。才闻及第心先喜,试说求婚泪便流。
      几为妒来频敛黛,每思闲事不梳头。如今悔恨将何益,肠断千休与万休。
      此诗如实地反映了她当时又喜且悲的矛盾心情,诗中“六七年”即六加七,“春又秋”就是将前述十三年加倍,即二十六年。从乾宁元年(894)往后推算二十六年正好是鱼玄机杀婢事件发生的咸通九年(868)。诗中“欢笑”指就是中进士之喜,喜的是自己二十多年的努力最终没有白费。“也同愁”所指就是“试说求婚泪便流”之事。考中进士甲等后,就有官府家女子主动要求与韦庄成婚。双喜临门,本该高兴忘乎所以才是,但她却相反持“同愁”、“泪便流”的表现。其原因是:有女求婚对于男性进士来讲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然而,对于她来讲却是一件不能拒绝的尴尬事,这是其一;扮作男性考中进士,又迎娶娇娘,是双喜临门的好事,但对于她来讲则是要承受永远地舍弃爱情的痛苦事,这是其二;这件事使得韦庄想起二十六年前嫁给李亿后,又因身份卑贱遭弃的痛苦心事,这是其三;而且,正是因为被李亿所弃才使得她自暴自弃,进而促成“戕婢”的祸事,这是其四。诗中“几为妒”就是杀婢的原因。“频敛黛”的意思是急速地掩埋女子(绿翘),是对事件具体过程的描述。“闲事”就是大事的意思,所指即“戕婢”之事。
      在这大喜的日子,韦庄背地里想起以前的虐杀侍婢的大事就“不梳头”,“悔恨”不已,并因“肠断”而泪流不止。长久以来,绿翘的音容笑貌经常在自己的眼前出现,有时常常在梦中惊醒。她时常想,如果绿翘现在还在的话,那她也该是四十多岁的人啦!假如她现在知道自己已经考中进士,不知道要高兴成什么样子呢?当时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魔鬼附了身,怎么能做出那种出格的事呢?所以,她对阿汪的百般呵护,从根本上讲可以说是从感情上对绿翘补偿的转移。以至于多年以后路过事发地(咸宜观)时,旧地重游,也感慨万分。其《过旧宅》如实叙述了这种心情。其诗云:
      华轩不见马萧萧,廷尉门人久寂寥。朱槛翠楼为卜肆,玉栏仙杏作春樵。
      阶前雨落鸳鸯瓦,竹里苔封螮蝀桥。莫问此中销歇寺,娟娟红泪滴芭蕉。
      其中“销歇”即消歇,就是消失的意思。在这里她把咸宜观称做消失寺,意思就是自己消失的寺观。看见旧址,回想起当年陈事,万分悲伤,眼中“血流”如泉涌。在这里她将眼泪形容为如血之泪,可见悔恨之极。尽管“戕婢”事件如噩梦缠身。但是,韦庄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反而鞭策着她不断努力。二十六年来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无论从那方面来说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考中进士双喜临门,“娶回”美丽娇娘,韦庄在表面上表现的很兴奋。喜宴过后,进入洞房,就开始发愁了,她将如何给“媳妇”解释呢?既然进了这个门就是一家人,理当以实相告,韦庄遂将事情的前前后后,完完整整地告诉了她。好在这个新娘也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完全理解韦庄此刻所处境地,也很支持韦庄的想法,表示要帮助韦庄实现抱负。韦庄这才松了一口气,自是不提。
      多年后,蜀女黄崇嘏遇到同类事件。前蜀宰相周庠重其才,欲以女妻子。黄崇嘏以贡诗自女身后,自知难以立身官场,罢职归隐,不知所终。以此反观韦庄的处事,不失明智之举。
      韦庄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回到婺州,举家迁回长安。遗憾的是挚友黄滔此次竟然却没有中第,不过,他还是为好友韦庄的及第而高兴,他送韦庄返婺时所作《送人明经及第东归》云:
      十问九通离义床,今时登第信非常。亦从南院看新榜,旋束春关归故乡。
      水到吴门方见海,树侵闽岭渐无霜。知君已塞平生愿,日与交亲醉几场 。
      一路急行,韦庄回到衢州,携家带口走到湖州时,同居的吴秀才要与韦庄分手了。韦庄《酬吴秀才霅川相送》云:
      一叶南浮去似飞,楚乡云水本无依。离心不忍闻春鸟,病眼何堪送落晖。
      掺袂客从花下散,棹舟人向镜中归。夫君别我应惆怅,十五年来识素衣。
      诗中“应惆怅”表明他们的分手是平静的,没有悲伤,没有忧愁,相反似乎有一点解脱的感觉。其中素衣(比喻清白的操守)是韦庄对自己与吴秀才同居十五年的总结。虽说他们并不是夫妻,但至少她对他还是忠诚的。韦庄此话的蕴意就是说“我也对得起你了”,这正说明他们之间不存在爱情。尽管,韦庄从对吴秀才信守“为尔著良称”诺言出发要吴秀才随她一同回长安。然而,吴秀才在这个问题上却考虑的很多。虽然在韦庄有难时,自己曾经帮助过她,但是,由于志趣的不同,在韦庄为从政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自己非但没有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还经常出现扯后腿的消极作法。所以,对于韦庄的成功,他并不感到喜庆,反而觉得有些失落。先前反对,此后又坐享其成,这使得吴秀才感到有“吃软饭”的蒙羞感。另外,回忆起这十来年的生活,在危险的时候韦庄总是为他和孩子着想,在第一时间内将他们迁徙到最安全的地方。尽管如此,吴秀才也免不了为韦庄担惊受怕。虽说现在韦庄中了进士,成了朝中小官,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吴秀才对时局却并不看好,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将来要出什么事,现在很难预料。很显然,他已然是经不起这担惊受怕的日子。而且,韦庄也不是他理想中小鸟依人式的女人,所以分手是迟早的事。
      与吴秀才江南十几年,韦庄并非没有成绩,其《与小女》、《忆小女银娘》、《勉儿子》表明她至少拥有了一女一男。那么,考中进士后韦庄就能实现她的抱负吗?请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