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鱼玄机传奇》


  • 作者:向哲

  • 第二十八章 青龙寺顿悟识主持
  • 第二十八章 青龙寺顿悟识主持
      鱼玄机改名为韦庄,虽在声誉上有所获益,却并不意味考场得意,考进士的道路总是曲折的。一日,韦庄和阿汪正在屋内闲坐,门外有人一边跑一边喊:“出榜啦!出榜啦! ”
      阿汪一下子跳起来,拉着韦庄说:“走!走!咱们一块去看看吧! ”尽管已经预料到有落榜的可能,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仍迫不急待地向张榜处赶去。
      来到张榜处,挤进围观的人群,韦庄抬头看榜时,突然回忆起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在人群中观看进士题诗时的感觉,当时所做诗《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的感觉虽说只是“空羡”,正是此“空羡”对头名中榜人的企及,才使得自己对当时头名甲等进士的李亿,一往情深,最终遭弃的结果也是她始料不及的。想到此,禁不住心里一阵酸楚。相比较而言,此次看榜却是对自己十年寒窗结果的真正检验。她怀着紧张急切、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榜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韦庄抬头望去,只见那黄底红字进士榜上赫然写道:“唐僖宗广明元年(880)中第进士三十人:郑蔼、彭瑊……。”韦庄上上下下看了好几遍,正如所料,的确没有自己的名字。当证实自己落榜时,脑子里还是嗡的一下,失去了意识,木然站立在那儿,不知所措。后又在阿汪的搀扶下,机械地往回走。
      尽管在考试的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但出榜时仍是名落孙山。韦庄呆在家里,心情郁闷,越想越烦燥。于是,就走出家门,到外面散心,信步来到乐游原上。
      站在乐游原上,南望终南山千峰堆翠,俯视浐灞烟水明媚,曲江、杏园林木葱郁,慈恩寺大雁塔高耸入云,京师宫殿千门胜景尽收眼底。哇!好美啊!京城的美景暂时使她的郁闷情绪一扫而光。当她把目光从远处收回,扭头一看,这原上还有一座幽静的寺院。一打听,这寺院名叫青龙寺,传说是隋文帝杨坚兴建大兴城时,担心已化为土原的小青龙祸害新城,就采纳了国师们的建议,在“青龙山”(乐游源)的头部建造寺院,用来镇服青龙。此寺原名灵感寺,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高宗龙朔二年(622年)城阳公主患病,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公主果然病愈,后经上奏皇上,改名为观音寺。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又改为青龙寺。韦庄原本是道家人士,对佛教不甚了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走进青龙寺山门,绕过佛塔、坛座,径直走向大雄宝殿。进得殿来,看到殿中央的释迦牟尼塑像肃穆庄严,又不失和蔼慈祥,便以道家礼仪进行拜谒。
      拜过佛后,不知真的是佛祖保佑还是身心得到了自我调整,心情似乎变得好多了。出了殿门往右绕行至配房处,正好碰见青龙寺主持,韦庄拱手行礼:“师父可好! ”
      主持合掌回礼道:“阿弥陀佛,施主光临本寺,有失远迎。”那主持见韦庄是一书生模样,又以道家礼待自己,不待韦庄回话接着问道:“想必施主可是道家人士,敢问高姓贵名。”
      韦庄道:“的确敬奉老子,不才韦庄。”
      主持说:“施主想必就住在这原下韦氏庄园?”
      韦庄答:“正是。”
      主持说:“韦氏乃大唐望族,祖上功勋卓著,想必子孙也不会逊色?”
      韦庄答:“愧不敢当! ”
      主持话锋一转又说:“本寺历来视文人墨客为贵客,前朝王维、王昌龄、王缙、裴迪、白居易、马戴等在本寺或住,或访,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王维:‘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王昌龄:‘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王缙:‘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等名句,蕴深旨远,耐人寻味,遂使本寺蓬荜生辉,老衲至今难以忘怀。”
      韦庄一听便晓其意,主持原来是拐了一个弯向自己讨诗。心想,正好借此讨教于他。略作思索后,便向主持讨要笔墨写道:
      千蹄万毂一枝芳,要路无媒果自伤。题柱未期归蜀国,曳裾何处谒吴王?
      马嘶春陌金羁闹,鸟睡花林绣羽香。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怅问支郎。
      这首诗如实反映了她当时的心情,认为自己是“一枝芳”,只因为在“要路(考进士之路)”上“无媒”,就是因为在朝廷没有关系引荐,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只好将这种失意,到青龙寺中去询问“支郎”(僧人)给自己算一卦,看看是什么原因。
      主持读过诗后,大呼:“妙哉!妙哉!此诗,可用两个字‘实在’来概括,贵诗用典得当,词意蕴深,诗写我心,可见对文为时,诗为事之旨理解甚深,出手不凡,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 ”主持从韦庄的诗作中了解了韦庄的文学水平,这是其一;知道了她现时的境况和来意,既为朝廷官吏选才不公而不平,也为她不能实现远大抱负的窘境怜悯,这是其二。
      于是接着说:“看来施主是因落第而烦恼,在老衲看来,这考进士亦如参禅,不得指望快速成就,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凡事都要提得起,放得下,不拘行住坐卧,动静闲忙,都是用心的时节。六祖:‘若论此事,抡刀上阵,亦可做得。’说得就是此理,禅人有志便从此做起。佛说:‘何故名因缘,有因有缘,名为因缘,非无因无缘故,是故名为因缘之法。’若以中第为果,自身的努力是因,其他外因条件则为缘。此‘因’是生起‘果’中起直接作用的主要条件,而‘缘’则是起间接作用的辅助条件。虽功用不同,但缺一不可。佛又云:‘言因缘者,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努力必有回报,施主大可不必灰心,只是机缘未到罢了。再者说,塞翁失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考中未必是好事,未考中也未必就是坏事。我佛以为,一切事法,依心而现。正所谓,理因事有,心逐境生,事境俱忘。万事随缘!万事随缘呐!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
      韦庄以前对佛教接触不多,知之甚少,听了主持一席话,感到很新鲜,也很深奥。虽然没有完全听懂,但也觉得心里敞亮了许多。看来,应试之事不能着急,要从长计议。同时,对佛教理论的缜密精思也感到由衷钦佩,就有心在此领悟佛法,便成了青龙寺的常客。
      青龙寺自睿宗景云年间惠果大师在此弘传密法,就成为佛教密宗的根本道场,俗称密宗祖庭。又自德宗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僧空海拜在惠果门下学习密法以来,不断有日本僧前来青龙寺求法。《日本国僧敬龙归》显示,韦庄在这里还结交了一些日本朋友。惆怅归惆怅,对咸宜观主所许诺言仍要信守,志向还是要实现。韦庄在青龙寺受益匪浅,又鼓足信心,调整好心态,回到鄠杜居处再行苦读。
      韦庄也是生不逢时,正当她在鄠杜居处铆足了劲,苦读并致力于重建社会关系时,国家政治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际上早在乾符二年(875),黄巢就已聚众起义,在韦庄应试报名失利的乾符五年(878)王仙芝败死,黄巢成为起义军首领,号冲天大将军。在此期间,起义的战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这一年十二月初,僖宗皇帝得到黄巢军攻破潼关的消息后,由五百神策军护驾,逃往西川。黄巢军是兵不血刃,进入长安。长安居民第二天睁眼一看,改朝换代了。有一些不知情的大臣还在坚持上朝。据史载:黄巢军“大掠,缚棰居人索财,号‘淘物’。富家皆跣而驱,贼酋阅甲第以处,争取人妻女乱之,捕得官吏悉斩之,火庐舍不可赀,宗室侯王屠之无类矣。”韦氏园宅自然不能幸免。
      有一天,在延兴门的一家酒店里,两名酒客正在面红耳赤地争论,黄巢到底是打进长安城,还是被迎进长安城这个话题。韦庄此时也正在一旁的桌上一边喝酒,一边听着他们的争论,也想借此得到一些相关的信息。当那两名酒客被旁人告知,是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官员数十人至灞上迎接黄巢进长安城后,又将话题转向黄巢军进城是制止了溃兵、地痞打劫、盗窃秋毫无犯,还是进城后烧、杀掠抢的争论了。韦庄此时也正在考虑如果碰上黄巢军当如何应付的问题。
      忽然,街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有人一边跑一边喊:“韦氏庄园遭劫了!赶快跑啊! ”韦庄赶紧走出酒店奔回家去看看情况。只看见整个韦氏庄园已经沦为废墟,一片狼藉。自己与阿汪所住房屋虽未毁坏,但家中物什已被劫一空。韦庄此时并不着急寻找财物,而是跑前跑后地寻找阿汪。她踉踉跄跄,磕磕碰碰地找了方圆几里,那里还看得见阿汪的影子。
      “阿汪!阿汪!你不要离开我,你在那里呀!阿汪——”她不顾一切地呼喊着,奔跑着,寻找着。步履越来越慢,叫声越来越弱,脚下一绊被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此时的她似乎已经无力站起来,一边向前爬,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阿汪,阿汪……”眼泪、汗水和泥土混在一起涂在了脸上。十余年来韦庄与阿汪在一起,相依为命,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阿汪的失散,韦庄好像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心中悲痛不已,她由衷地为阿汪祈祷许愿:
      念尔辛勤岁已深,乱离相失又相寻。他年待我门如市,报尔千金与万金。
      就在韦庄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忽然,旁边走过来一个人,他搀扶起韦庄说道:“兄弟怎么了?是不是和家人失散了?”
      韦庄点了点头,只听得那人又说:“长安城的人大都逃往洛阳方向去了,你在这里再找也是无济于事,不如我们一起结伴到洛阳,兴许还能找到。”
      韦庄虽然此时已经声嘶力竭,但头脑还算清醒,她警惕地问道:“你是谁?”
      那人很有礼貌地答道:“鄙人姓吴,来长安赶考。不想遭遇黄巢之乱,无奈只好返回江浙。正愁无人结伴,巧遇贵兄,真是天助我也! ”
      韦庄见吴秀才也是一届书生,面相憨厚,是一个可信赖之人,就点点头答应了。于是就在慌乱中与吴秀才一齐逃往洛阳,当走上白鹿原时,回首望着遥不可及的长安城,作《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后作)》如实描写了路途上“岭云寒扫盖,溪雪冻黏须。”情景,在已经难以自保的境地,心里还掂记着京都长安;“仍闻关外火,昨夜彻皇都。”
      一路上的艰辛坎坷且不说,在半路上,忽然被一帮黄巢军截获,任凭怎样解释,也不相信他们是老百姓。其中一名士兵说:“干脆把这几个朝官就地宰了算了,逮回去还是咱们的累赘。”
      只一个士兵呼应说:“好! ”
      说罢就举起刀就向他们的头上砍了下去。看来韦庄、吴秀才等此次在劫难逃。他们到底是死是活,请见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