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鱼玄机传奇》


  • 作者:向哲

  • 第二十九章 遭遇兵祸逃难洛阳
  • 第二十九章 遭遇兵祸逃难洛阳
      正当这些士兵叫嚷着要杀他们的时候,韦庄心想:“没有死在温璋的手上,这回却要无缘无故地死在这些乱兵之手。看来在劫难逃,天意如此啊!反正是死过一回的人啦,随他们吧! ”就闭着眼睛等着刀往头上落。
      此时,只听见吴秀才大喊一声:“住手! ”
      那士兵不知出了什么事,举着刀的手就此停在了半空中。
      吴秀才说:“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就是死也要让我们给父母说一声吧! ”
      说完就拉着韦庄他们跪在地上,面向东南,一边哭一边大声喊道:“父母大人,吾等在京科试不成,就此却要与二老永别了。请原谅儿不能在您膝前尽孝,来世我还给您当儿子,我给您二老磕头了。”
      说罢就一下一下地在地上磕,直磕的头上直冒血。
      这凄凄惨惨情景让那些在场的士兵们都惊呆了,他们战场上杀人如麻,毫不姑息手软,但在此刻却犹豫了。都是人生父母养,他们的善根被吴秀才等的举动深深地触动。
      于是,一个士兵就问道:“尔等果真不是官吏吗?”
      吴秀才道:“我的家住在浙东,他们二人都是洛阳一带的,我们都是到长安赶考的学子。”
      另一个士兵又转向韦庄道:“你家住在东都什么地方?”
      韦庄道:“我们都是虢州的穷苦人家。”
      韦庄又反问那些士兵道:“想必你们也是穷苦出身吧?那里有穷苦人杀穷苦人的道理。我们原本还指望着有人来救苦救难呢,没想到好日子没有盼到,死日子倒盼到了。和你们一样,我们家里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家人还全指望着我们养活呢?杀吧!杀了我们三个就等于杀了三家子人。”
      士兵手上所拿的刀已经垂下,他们原本充满杀气的,圆睁的双眼,此刻也恢复了常态,变得柔和了许多。
      他们在一起嘀咕了一会儿,大概是在说,看来他们真的不是官吏。于是,就将他们释放了。
      与阿汪失散的悲痛未了,又饱受路途的艰辛,随后再加上被捕的惊吓,韦庄终于病倒了。其《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重疾二君寻愈…因有题》描述了她在病中的情形:
      与君同卧疾,独我渐弥留。弟妹不知处,兵戈殊未休。
      胸中疑晋(箭)竖,耳下斗殷牛(耳鸣)。纵有秦医在,怀乡亦泪流。
      诗中“晋竖”的感觉,类似于现在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好在有吴秀才的精心照顾,很快就痊愈了。此次遭遇使得韦庄对战争有了切身体会。意识到在战乱中最容易失掉的就是生命,失掉了生命,就失掉了本钱。本钱都没有了,将何以谈道,何以谈国。于是,在此后的日子里,她改变了以往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行为方式。在前往某一个地方之前,首先打听清楚要去的地区政治形势如何,是不是在打仗。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与战争的正面接触。事实证明,她的这种作法在当时无疑是十分正确和有效的。
      在此次逃难中韦庄与萧校书彼此结为患难之交,作《重围中逢萧校书》云:
      相逢俱此地,此地是何乡。侧目不成语,抚心空自伤。
      剑高无鸟度,树暗有兵藏。底事征西将,年年戍洛阳。
      广明二年(881)初春,他们到达了洛阳。正如吴秀才所料,韦庄在洛阳与弟弟韦蔼,及其妹妹团聚,作《辛丑年》云:
      九衢漂杵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但有羸兵填渭水,更无奇士出商山。
      田园已没红尘里,弟妹相逢白刃间。西望翠华殊未返,泪痕空湿剑文斑。
      他们如久别的亲人,含泪相拥,相互叙说着离散以来人事、路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于此同时,僖宗皇帝也到了西川。韦庄面对东都洛阳的风景,吟诗《洛阳吟(时大驾在蜀,巢寇未平,洛中寓居作七言)》云:
      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如今父老偏垂泪,不见承平四十年。
      诗中以“汉皇”喻指僖宗,无情地嘲讽了他的无能。同时,对广大百姓表示了同情。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韦庄已从师父“为道”的思想中得到了一双辨别是非善恶的慧眼。凡是作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那怕出身低贱,她都会赞扬,与之相反,哪怕是皇帝,她也敢嘲讽。
      他们在洛北的一处村庄住下后,一天,韦庄对吴秀才说:“看来青龙寺主持说得很有道理,善恶终有报,那个将同宗录取为进士的崔沆,被黄巢军杀了也算是他的报应。如果我那次考试考中进士被留在朝中做官是福,那么,此次难逃噩运反而却成了祸。若说没有考中是祸,那么祸倚着福,你我现在还是好好的,想一想也有些后怕。”
      吴秀才说:“吉人自有天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是兄长您命该如此。”
      韦庄又说:“看来,凡事不能强求,得随时应世,等待机缘的到来,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只是这参加科举考试之事就得从长计议了。”
      吴秀才说:“应试当进士,做官,固然重要,好好地享受生活也重要。如果为了那些事,不顾现在的生活,弄得家不像家,业不像业的,那到底是图了什么。再说,把身体搞垮了,将来什么事都谈不上了,那里还谈得上为国为民呢?”
      韦庄一想也是,为了将来的事业,就要搞好现在的生活,这个问题非常现实地摆到了她的面前。并且,韦庄也确实到了该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那么,怎么才能搞好生活呢?至少要成立一个家庭,既然要成立家庭,就必须是象模象样的家庭。那么将与谁成立家庭就很现实地摆在了面前。她忽然觉得眼前这个黄秀才就是一个很合适的对象,虽然小她几岁,一路之上,如同一个大哥哥一样,体贴和照顾着自己。相比之下,即使是以前所钟爱的李亿在这方面也与他相差甚远。可是,必须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将此事挑明才行。韦庄主意已定,就暗暗地等待时机。
      待韦庄一行在洛北安顿好了以后,吴秀才准备就此与韦庄告别了。一日,他对韦庄说:“韦兄!您在这里居住已经有些日子了,想必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按照起初的约定,我也该动身返回家乡了,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韦庄回答说:“既然兄弟有心归乡,必是家中有事要办。也没有理由强留于你,只是一路上承蒙照顾,无以回报,觉得心中十分过意不去。”
      吴秀才答道:“一同沦落天涯,理当患难与共,照顾是相互的,况且我也要答谢兄长一路相伴,何求回报?”
      韦庄说:“既然如此,我还想求兄弟一事,不知意下如何?”
      吴秀才问:“兄长不必客气,请讲,只要我能办到的。”
      韦庄说:“我在童年时起就喜欢垂钓,只是这十来年致力于读书应试,无暇顾及。这兵荒马乱的,还不知下一次应试是何年何月。不读书的日子,正好借机放松放松。现在,我垂钓的瘾又上来了。一路烦劳受累,无以为报,正好请兄弟同享垂钓之趣,以此为报,不知可否?”
      吴秀才答:“这有什么可不可以的,正好领教为兄钓技。”
      于是,韦庄就拿着鱼具与吴秀才起身向朱阳县(今河南灵宝一带)石岩下的渔塘走去。
      选好垂钓地点,支好钓具后,在等待鱼儿上钩的空闲时间里,韦庄做诗云:
      洛水分馀脉,穿岩出石棱。碧经岚气重,清带露华澄。莹澈通三岛,岩梧积万层。
      巢由应共到,刘阮想同登。壁峻苔如画,山昏雾似蒸。撼松衣有雪,题石砚生冰。
      路熟云中客,名留域外僧。饥猿寻落橡,斗鼠堕高藤。嶮树临溪亚,残莎带岸崩。
      持竿聊藉草,待月好垂罾。对景思任父,开图想不兴。晚风轻浪叠,暮雨湿烟凝。
      似泛灵槎出,如迎羽客升。仙源终不测,胜概自相仍。欲别诚堪恋,长归又未能。
      他时操史笔,为尔著良称。
      在诗中,韦庄抒发了自己与对吴秀才“欲别诚堪恋,长归又未能。”的留恋,欲以“他时操史笔,为尔著良称。”的许诺挽留吴秀才。
      吴秀才听了哈哈大笑,说:“吾辈须眉,以业为重,别当以概,莫作女儿态,泣泪于路歧。我归而不滞,不日既返。再者,吾辈须眉,业虽无成,尚可娶妻成家,生下一堆儿女,先享天伦之乐,待时局安定后再考不迟,正所谓家业事业两不误也! ”
      韦庄说:“噢!兄弟原来是想成家娶妻?”
      吴秀才答:“为弟回乡正有此意。”
      韦庄说:“如此用不着回家便能办到,为兄即时就可为尔操办。”
      那么,韦庄将如何为吴秀才操办婚事,请见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