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鱼玄机传奇》


  • 作者:向哲

  • 第二十七章 入贡院韦庄历科试
  • 第二十七章 入贡院韦庄历科试
      那侍卫果然感到韦庄前胸的手感与其他考生不同,就怀疑韦庄有夹带。当即命令韦庄解开检查,在那种情形下韦庄只能顺从地解开内衣。
      那侍卫只见韦庄前胸用丝帛层层包裹,丝帛由内而外渗透出斑斑血迹,就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韦庄回答:“近来,为防暴民侵犯,庄子里组织民团。在习武时,学生与族兄练习实战对练,胸部不幸被戈矛所伤,至今尚未痊愈。窃思不碍于应试,还望军爷开恩,放我进入考场 。”
      那侍卫调侃道:“黄巢军已经快要打到门口啦!那些藩镇的将士都挡不住,就凭你们?”
      说着说着还用手掌拍了拍韦庄的臂膀,韦庄顺势假装痛疼皱了一下眉头,那侍卫又接着说:“就凭这身板,还能抵档得住他们?”
      韦庄也笑着说:“若抵挡不过,却能跑得过,三十六计走为上! ”
      那侍卫大笑两声,歪了歪头示意说:“进去吧! ”
      进了考场,韦庄这才松了一口气。
      那边,阿汪也在远处一直等到看见韦庄进了考场,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放心地回去了。
      原来,韦庄与阿汪在家里装扮时,就想到了这一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被怀疑,要解开内衣检查怎么办?于是,就请人杀了一只鸡,用鸡血涂在前胸。然后,再用旧丝帛仔细缠绕,使鸡血由内渗出丝帛,做出受伤的假象。又提前编好如何如何的假话来应付。幸亏提前想到了,否则麻烦可就大了。
      考生们全部进了考场后,监考官首先率领众考生就拜于香案前,然后命考生们各就各位。待考生们都进入各自的号房后,大声说:“各位考生注意了,现在宣布考场纪律。”
      只见监考官手捧黄色丝帛念道:“庚子圣年,春意盎然。吾皇圣聪,改元广明。恰逢此明时吉日,奉旨开科取士,是乃吾辈及诸生之大幸。望诸生遵规惜时,尽心竭力,同攀桂枝。本场考试,依《唐律疏议》:‘皆取方正清循,名行相副’;‘非其人,谓德行乖僻,不如举状者’之规定,即就榜上有名,乃须‘退而获罪’;对于临场作弊者:‘诸贡举非其人及应贡举而不贡举者,一人徒一年,二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即便是德行无碍,亦减乖僻者罪二等。时限如常,以日暮后烧尽两三支木烛时为限,届时必须交卷。其卷必附草稿一份,否则视为无效答卷,各位考生希周知。礼部,广明元年某月某日。”
      监考官又说:“现请主考礼部侍郎崔厚宣读本次试题题目! ”
      崔厚当庭宣道:“吾皇圣明,诸生有幸,避颂日之滥觞,就咏月之高见,诸生就此作答,切勿辜负圣上之厚望。”
      监考官见试题已宣,就说:“各位考生都听清楚了吗?现在开始答题。”
      话音一落,各位考生就进入紧张的答题过程中。
      只见韦庄在卷子上答道:“……彼月者,柔若雪凝,圆犹水镜。倩影孤悬,高临四海而朗照,利万物而功见,晖盈轮而桂华发。
      彼月者,阴之精,化晦明兮同隐见,历今古之盈亏。行藏于昼夜,处卑而习坎,沉潜有义,揽非盈也。
      彼月者,其光则照之而有余,流用无穷焉。若桂散芬芳于山豁,洋洋而向群木。临照素波,伴惹光摇一潭,淡碧空而澄。
      彼月者,直随长河韬映,雪波千里,清质升则悠然,澄辉耀而蔼蔼,涵气浪于一色。其质柔而性坚,缓缓出在猛潮随,惊涛锁岸,骇人心魄。
      日既阳德,月为阴灵。日落西阿,月升东岭。扶清光于东沼,若英晖于西冥。玄兔处帝台,素娥来*。顺辰同烛,随星逐风。增耀于庭室,扬华采于轩宫。
      月矣!其处凉夜之自凄,色醉于远客,停杯一问。李云:‘床前光,地上霜。’杜曰:‘匣中镜,风帘钩。’静处其下,闻风篁美韵,犹皋禽之夕声。听朔管秋引,丝桐之练响,音容合和,其乐融融。
      三五月盈满,亭亭将圆。若美人在兹,玉箸垂颜,情纡轸其将何托?欲诉皓月长歌,远隔千里兮共明月,佳期何在?月既没露晞时,岁方晏兮亦无与归,微霜寒兮沾吾衣。………………
      答卷十分顺利,韦庄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誊写完毕不一会,太阳就下山了,由于考场规定不允许提前交卷,她一直闲坐到三根蜡烛燃毕,才和众考生一起走出考场 。
      回得家来,阿汪兴冲冲迎向前来说:“当时见那侍卫让你解开内衣时,都吓死我了! ”
      韦庄说:“还好,幸亏咱们还想的周全,要不,就要捅大娄子了。”
      阿汪赶紧又问:“答题怎么样?”
      韦庄答:“我觉得还可以。”
      阿汪又说,“我听人说,乾符二年主持考试的官员崔沆,因为考生崔瀣与自己同姓,就破例将这个考生录取 。有人把这事编成一句话叫做‘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后被作为成语流传后世)先生虽然感觉卷子答得还可以,但要小心相同的事件发生哟! ”
      韦庄说:“二人同姓,虽不能断定崔瀣就一定无才,但他们之间绝不可能没有关系。很明显是朝官录取不公,同姓不过是借口罢了。如果本届考试也有这种现象发生,那也是吾等草民没有办法的事,所以只好听天由命了。不过我看过考生名单,本届考生中似无与主考官同姓的。”
      等待出榜的日子也是很难熬的,韦庄整天在家里以读书度日,阿汪却整天出出进进,到处替韦庄打探消息。
      一天阿汪出去打探消息,回来时却不像往常那样有精神,沉重而缓慢的步履,没精打采的神情都显示,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
      韦庄见状连忙问道:“阿汪,怎么啦!你不要吓我呀! ”
      阿汪一下子抱住韦庄就哭,韦庄用手抓住她的肩膀说:“你快说呀!都急死我了。”
      阿汪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先生这次考试恐怕要落榜。”
      韦庄听了大吃一惊,连忙问:“你怎么知道的?”
      阿汪说:“听别人说,要想考上进士,光凭考场上的答卷是不行的。在春闱的前一年秋天,就先要把考生平常做的诗文,找一个有权有势的人过目,得到他的认可后,再把考生推荐到主考官那里,这样才会引起主考官才对该考生试卷的关注。要不,恐怕卷子答的再好也不会被赏识。他们还说,天宝年间的大诗人王维就是靠岐王的推荐,得到太平公主的赏识才考上进士的。还有贞元年间的白居易也是靠顾况的赏识才中进士的。我就咋没看见先生您做这个事呀?想不到考进士还有这么多的规矩。”
      韦庄听阿汪这么一说,心里也忐忑不安起来。应试前的这个社会活动名称叫做“行卷”,换句话就是说在科举应试前,必须先把自己的诗文作品让社会上的名人权贵人士认可,就是要将自己的文化水平让这些人认可。也可以说主考官就是凭着这些人的认可来评判某位考生答卷水平的真实性,从而做出录取或不录取的决定。这种做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仅凭此法中进士也不免有失公允之嫌,此事此理韦庄也是知道的。自己在十多年前名叫鱼玄机的时候早已诗名在外,满长安城无人不晓。想当年(咸通四年(863))曾得到过昭义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上柱国、赐紫金鱼袋为太原尹、北都留守刘潼的赏识,且在他府中当过三、四年的书记。当时所写诗《寄刘尚书》至今记忆犹新。
      要不是咸通七年(866)刘潼代李福为西川节度使,兴许还会继续干下去,那样也就不会发生“戕婢”事件,更不会是现在这种境地。唉!好汉(女)不提当年勇,世事难料啊!但恰恰是有了这些个经历,心里总是习惯性地以为还处在鱼玄机时代,忘记了自己已经是改了名的人,忘记了改了名是需要重新被认可的。所以,竟然忽略了“行卷”这个程序。再一想到自己此次考试的努力又要付诸东流,也禁不住悲从中来。但看到阿汪为这个事比自己还要着急难过的样子,就勉强抑制住情绪,一边替阿汪擦着眼泪一边安慰她说:“别哭,别哭,这次不行还有下次嘛!再说,还没有出榜,中不中还不一定呢! ”
      在接下来的日子,韦庄与阿汪吃不香,睡不实,度日如年。焦急地等待着放榜日子到来,那怕所得结果与愿望相反,以后再重新打算也比这等待的煎熬好受。那么,韦庄此次科举考试究竟是否榜上有名,请见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