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鱼玄机传奇》


  • 作者:向哲

  • 第二十四章 虞、鱼同音惹风波
  • 第二十四章 虞、鱼同音惹风波
      虞有贤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及农村劳动生活的磨砺,感到应试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在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带着阿汪前去进京赶考。快到长安地界时,面对着这繁华的街市驿站,诗兴突发,作《关河道中》云:
      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
      诗中自谓“聚散十年人不同”的意思是,十年前因“戕婢”迫不得已出长安时,还是一个刚刚立志高飞的“冥鸿”,归来时就已经是一个确立有志于“匡尧舜”的热血青年。在本质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言语中充满了自信与豪情。
      多年没有返回长安,感觉竟然改变了许多,物是人非。原本熟悉的东西现在也已经变得很陌生了,心中不免生出万分感慨。
      第二天,来到应试报名处,只见得这里十分热闹,几十张桌几前面,坐满了报名应试的考生。鱼玄机看到一个报名处刚刚空了下来,便走向前去,递过乡里所写推荐书。那差役用十分奇怪的眼神看了虞有贤一眼,然后说道:“姓虞!叫有贤!你祖上姓甚名谁呢?”
      虞有贤没有想到他们竟要问这些,正在迟疑,差役又说话了:“是不是和前朝虞世南有什么关系?他是你什么人。”
      原来,唐朝门第观念十分强,如果前来应试的某位秀才的祖辈或前辈,曾经在朝中担任过要职,那将会身价倍增。是否能在应试中有所优待,且不好说,反正当即就会受到应考机构和考生们的羡慕和尊敬。虞有贤在这方面的确没有准备,难怪猝不及防,一时间竟然不知该说什么好。
      只好说:“老辈的事情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是同宗。”
      差役说:“那不行,连自己的宗族都不清楚,还应什么试。你的这个介绍信写得过于简单,我们这里不收根底不清的考生。”
      此时,旁边一位好事的考生就开始发话了,说道:“姓鱼!什么鱼?是鱼朝恩的鱼?还是鱼玄机的鱼?”
      鱼朝恩是前朝宦官,干预政事,慑服百官,贪贿勒索,迫害无辜,臭名远扬。鱼玄机“戕婢”事件在十年前,也是长安人人皆知。在舆论机构的大肆宣传下,人们竟然将奸臣与自己以前的名字相提并论。一回想起以前戕婢的事,虞有贤表面上沉静,心里就开始有些慌神。
      其中还有一个考生说:“鱼朝恩贪赃枉法,鱼玄机戕杀奴婢。从上到下,鱼家没有一个好东西,鱼家后代能有什么出息?应考也是白玩。”
      这个好事的考生见此情状,就开始戏耍虞有贤。他先是将虞有贤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然后就凑近虞有贤的脸,大声地嚷嚷:“咳,你还别说!真有点像鱼玄机呐! ”
      虞有贤没有想到“戕婢”事件的负面影响这么坏,就勉强镇定情绪,装作有些不耐烦的样子大声说:“去!去!去!谁像,谁像。请看清楚了,我姓虞,虞典的虞。”
      一听说“鱼玄机”三个字,报名场地就像炸了窝,考生们一窝蜂地拥到这边来,将虞有贤等围了个水泄不通,“鱼玄机怎么啦!鱼玄机怎么啦?”有得考生还一边走一边嚷嚷。此时的虞有贤恨不能寻一地缝钻进去。有些考生围过来后,只见人群中间只有一位年轻后生和仆人,就略显失望地嘟囔说:“哪里有鱼玄机,胡扯蛋。”有的还说:“大概是鱼玄机家的什么亲戚吧?报名应试与鱼玄机有甚关系?”反正,此时考生们的心理就是希望十年前被处极刑的鱼玄机最好现身一次,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细想一想也是,如果此时鱼玄机如期出现,那所产生的轰动效应,应该不亚于皇帝驾崩。此时,闻声而动先行目睹了虞有贤等人的考生失望地往外走,而不知底里的考生却大量地往这边围过来,想看一看分晓。一时间往外走与往里冲的考生挤作一团,场面似乎就要失控。
      此时,有一位从一开始就关注虞有贤情况的考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站到了桌几上。对着已经拥挤不堪的人群大声说:“荒唐,鱼玄机早在咸通年间就被正法,有目共睹,那里还会活到现在。请不要落井下石,乘人之危,人家报名不利也就罢了,你们还乘机起哄,人心都是肉长的,你们还有没有同情心?”大概是听到了这句话,外围的考生才明白了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也就停止了拥挤。
      但是,先前那位考生不知是处于什么用心,唯恐天下不乱。见自己的一句话,得到了这么多考生的响应,都向这边拥了过来。正在洋洋得意,忽然间被站在桌几上的考生一席话平息了,没有达到自己想象中的预期结果,就气急败坏地说:“驴槽里多出个马嘴,我同他说话,关你什么事。再说,看我不敢揍扁你。”
      说罢就捋起袖子,将那位考生拉下桌几。扯住领口,准备动手,眼看就要打起来。
      接待考生的差役见此情形已经干扰了自己的正常工作,就对这种突发的与考试不相关的事件产生了不满,他先拉开已相互撕扯着的二人,说:“尔等还是识文断字的儒生,在应试重地打架斗殴,成何体统,文雅何在?礼数何在?”
      这厮打着的二位考生见差役已经发火,就都放手站在那里,等候差役的发落。那差役见自己的劝解已经有了效果,在前一名考生的提示和猎奇心理的驱使下,也感到虞有贤是有些说不出的奇特之处。他仔细打量着虞有贤,身材不高,体型偏瘦,白皙细嫩的皮肤和他口唇旁黝黑的髯口似乎不大对称。此时,虞有贤见差役的眼睛直盯他的胡须,心里就一阵紧张。
      那差役对虞有贤说:“你果真姓虞吗?”
      虞有贤故作不耐烦地回答:“推荐书上写的很明白。”
      差役似乎意识到,在虞有贤身上得不到什么,又转过身来问阿汪:“你家先生几时迁至虢州的呀?”
      阿汪答道:“我家先生从小就长在虢州,我和先生从小一起长大,我家先生家在村东头,我家在村西头,我家……”
      那差役一甩手,说:“别说了,什么我家,我家,乱七八糟的。”自知没有必要再问下去,再说,这也不是自己职责范围的事,就对那打架的二位考生摆了摆手说:“看!看!看!都听见了吧!走!走!走!快走! ”
      又转过头来警告说:“玩笑开的不要太大,要闹出什么事情来,你们可就吃不了兜着走。”
      后来的这位考生,见这先前的考生是一位蛮不讲理的人,连忙拉着虞有贤说:“走!走!赶紧走。”
      因为在应试之初就有些不顺,相信感觉的虞有贤就放弃了这次应试机会。在《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记道:
      帝里无成久滞淹,别家三度见新蟾。郄诜丹桂无人指,阮籍青襟有泪沾。
      溪上却思云满屋,镜中惟怕雪生髯。病如原宪谁能疗,蹇似刘桢岂用占。
      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沈潜?吁嗟每被更声引,歌咏还因酒思添。
      …………
      百口似萍依广岸,一身如燕恋高檐。如今正困风波力,更向人中问宋纤。
      诗中“风波”比喻纠纷或乱子,所指即此次考场风波。正如唐鲍溶《行路难》所描述:“入宫見妒君不察,莫入此地生风波。”其诗最后一句中“宋纤”是一人名,据《晋书》载:“宋纤,字令艾,敦煌效谷人也。隐居于酒泉南山。明究经纬,弟子受业三千余人。(宋)纤注《论语》,及为诗颂数万言。年八十,笃学不倦。”知是一位古代名人,虞有贤在这首诗中用来比喻老师,其意思就是以后该怎么办,要去请教老师。
      虞有贤经过“戕婢”事件后才脱胎换骨,重塑人生。这次惊心动魄的“戕婢”事件在她身上所起的作用也是刻骨铭心的。这个教训使她彻底地消除了身上的傲气,且以此为戒,夹着尾巴做人。她在虢州期间读了许多书,逐渐认识到以前的错误。认为师父为自己起名“虞有贤”,意在高抬自己,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瞧瞧自己以前做的事,能算什么“有贤”人。所以,每当人称自己“有贤”时,都感到愧不自胜,浑身不自在。且不由自主地想起以前的事,而每每想起以前所发生的事,又痛苦不已,日复一日,成了恶性循环。如此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健康。再加上此次应试报名事件的发生,就促使她产生了再次改名换姓的想法。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这次事件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此次改名索性连姓一起换掉,以免被人称“虞”姓时或被他人联想,或自己因此回忆起“鱼玄机”时期的往事。虞有贤究竟要改成什么姓名,请见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