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鱼玄机传奇》


  • 作者:向哲

  • 第七章 亦工亦诗学习垂钓
  • 第七章 亦工亦诗学习垂钓
      话说温庭筠爱才惜才,倾其所能为幼微教授诗书。鱼幼微能遇到这样的免费老师也算是三生有幸,自然加倍努力学习。可是,由于家母疾病在身,家庭生活难以为继,怎么办呢?只好去寻找温庭筠,看看他有什么主意。
      温庭筠是什么人啊!他乐善好施,极好帮助人。大中九年科举考场中,答毕卷后,竟然把答案传给另外八名考生,结果自己落了个名落孙山。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答道:“大家都是出来讨口饭吃的,都不容易,至于能力嘛,只要是真的有才干,可以在工作实践中慢慢锻炼嘛。”
      人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将答案传递给全部考生?”
      他答道:“吾朝卷面考试,实际上考的只是记忆力,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创作能力。我传给的八人,都是拥有诗作,且诗名在外。据我所知,他们并不擅长死记硬背。对于这些有创新能力的人,我特别希望他们能考中进士,日后也好为国家效力。”
      敢于在考场上公然蔑视考官而帮助别人,对于爱徒幼微的难处,自然义不容辞。
      他对鱼幼微说:“依兄长而言,卖花生意与尔不适。其一,耽误时光和学业;其二与他人频频接触,难免不产生争执;其三,无技所蕴(没有技术含量),与卖笑何异。其四,有失体面,与乞者同。”
      幼微说:“除此,我别无他技,那便如何是好?”
      温庭筠:“向为兄学,凭技能,凭本事吃饭。”
      幼微问:“我还不知为兄除做诗外,还有什么本事呢?”
      温庭筠:“那就让你见识见识,请跟我来! ”说毕,拿起一把斧头,带着幼微出门而去。
      跟随温兄出得门来,来到一处竹园之中。难道是砍竹子卖吗?幼微一脸茫然,不知这竹园之中能有何营生。
      只见庭筠一边仔细地打量着面前的一棵棵竹子,一边对幼微说:“这是一座斑竹林,说起这斑竹来,还有一段故事呢!想不想听?”
      幼微说:“愿听其详! ”
      庭筠说:“传说尧舜时,湘江九嶷生恶龙者九,常戏虐湘江,以致洪暴水溢,庄稼被毁,屋陷房塌,百姓怨声载道。舜急百姓之疾,南巡除害解难。舜帝两妃,娥皇、女英,日夜祈祷于宫。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舜杳无音信。娥皇、女英,跋山涉水,不辞劳苦,南方寻夫。终得知舜因劳累已病逝多年。悲痛万分,哭泣九日夜,死于舜塚之旁。其泪飞洒九嶷山之竹。竹上生斑,人皆称其名曰‘湘妃竹’。《博物志》记曰:‘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是也。”
      幼微说:“英勇之甚,悲壮之甚矣! ”
      说话间,庭筠指着一棵长丈余,粗寸余的竹子,说:“此竹其生至少三年,可矣! ”
      便砍下此竹,带着幼微依旧返回家中。
      对于此次和幼微寻竹于竹林,温庭筠以《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记曰:
      一径互纡直,茅棘亦已繁。晴阳入荒竹,暧暧和春园。倚杖息惭倦,徘徊恋微暄。
      历寻婵娟节,剪破苍筤根。地闭修茎孤,林振馀箨翻。适心在所好,非必寻湘沅。
      据前述,温庭筠曾对幼微说自己四十二岁,可是,据诗中“倚杖息惭倦”判断,他的年龄肯定不止四十二岁,那里有正值壮年就拄拐杖的。
      回到家中,庭筠将所砍之竹,去掉枝叶,修平节疤,一通忙活后,又进行柴火熏烤。在转动、移动中,竹子表面竟然渗出汗珠。此时,庭筠用布将竹上水拭干,交给幼微说:“可矣! ”
      幼微仍是一脸茫然,只见庭筠也拿起一支上拴有丝线的竹竿和水桶,对幼微说:“随我来! ”
      他们一同来到一处池塘,幼微方知温兄原是要教她垂钓。她不解地问:“垂钓这种活路,似不是女性所为?”
      温庭筠答:“经书、律法并未言禁,怕甚?”
      幼微又问:“往日里见人垂钓,常静待半日,一无所获,仅凭此恐家人已饿毙久矣! ”
      庭筠答:“此言差矣!一无所获,只能说是不得法,正所谓,一巧不得,少挣几箩。你放心,待放下钓钩后,为兄自然会教你垂钓之道。”
      少顷,庭筠将钓竿插在岸边,又帮幼微拴上吊丝,鱼钩,鱼饵等,抛入水中后,坐下,才悄声对幼微传授垂钓之道。
      他说:“垂钓之术肇于尧舜,初为补贴巡游之耗资,自周穆时始竟成游娱之乐。姜尚直钩待王,屈子垂钓散郁,范蠡初用为隐逸之耗,后竟以养治生,慰为大用。千年以来钓者不绝如缕,渐行附庸文雅,前朝李、杜皆嗜钓善钓。李欲‘钓东海’(《猛虎行》),杜思‘隐屠钓’(《伤春五首》)柳则‘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总之,垂钓之用,除却耗资、游娱,其执竿凝神,静若处子之姿,犹如道家止息守田,益人身心之养。常行之若非延寿,亦能强身。即能得资用,又能健身何乐而不为?晚间即可行读书之道哉! ”
      幼微急切地说:“温兄所言极是,那就请赶快讲授这垂钓之道吧! ”
      温庭筠说:“与兵法同,这垂钓之道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垂钓的季节与时间。三至十月最适垂钓,俗语云:‘阳春三月好钓鱼,霜降前后正捉鳖。’夏、秋之季,一日之中最适钓时为卯正(6时)至巳初(9时),申正(16时)至戌初(19时)。故钓谚云:‘早晚钓一阵,回家吃一顿’。夏季虽不易钓,亦可‘早钓太阳红,晚钓鸡入笼。’”
      他接着说:“所谓地利,江河垂钓,依曲岸鱼多直岸无之律。择湖泊、水塘,择港汊、狭口,水草茂处及水湾中下钩。正所谓“夏钓荫、夏钓深,不冷不热钓边边”。以水流看,钓谚有云:‘进水口,鱼上走’,且涨、落水均不适钓,故谓‘涨水钓浅滩,枯水钓深潭’。
      他还说:“所谓人和,即须掌垂钓之术。投饵量以水面大小和深浅而论。过多则咬钩少,过少鱼聚缓。春钓以荤饵为主,素饵次之。装饵不宜全,留头亦露尾。下钩牢记‘轻,准,动,避’四字诀。鱼咬钩时须及时提竿,稍翘二、三寸即可,切记不可用力过猛。上述即垂钓之基本要旨,垂钓日久便可运用自如。”
      温庭筠果然是个钓鱼的行家里手,当天就满载而归,所钓之鱼,足供两家五口,二三天食用。
      把个鱼母高兴的合不拢嘴,她对幼微说:“幸蒙温兄指点,我儿终得养家之用,又避却市井恶人,从今起可过安生日子矣! ”
      在温兄手把手的教授之下,幼微逐渐掌握了垂钓之道,很快就得心应手。打这以后,她只须出去一趟,便能维持家中三、四天资用。在这期间,她就可安心学习齐、宋诗作。无多时日,便把宋诗中谢灵运、谢惠连、颜延之、汤惠休、鲍照等诗作,习得滚瓜烂熟。
      待幼微把宋、齐诗习熟后,温庭筠这才给她进行讲解。他似极力推崇谢庄诗作,说:“谢(庄)诗异于灵运山水(诗),持曲径通幽,随物赋形之术。重山水景色之会意,且以山水之象表达情志,了悟浮生起落。以‘巧构’更胜一筹。如其《游豫章西观洪崖升》是也! ”
      他接着讲:“谢(庄)诗之绩在于融诗、赋为一体。有唐以来,诗体由古而律,中规中矩,逾行规整,及至求形失意之滥觞,急待改观。常言道:‘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为兄断言,谢诗之杂体必为此后诗体新制之兆,吾等不妨先行习之,便可为引领新制之先行。”
      幼微当时年龄还小,听不懂庭筠的讲解说。庭筠并不理会这些,他相信,幼微会在靡靡之中(潜意识)中记下自己的话,等她长大一点的时候一定会理解。
      他接着讲道:“比方说,其《怀园引》,综五、七、杂言和楚辞词句,读来铿锵起伏,错落有致,蕴乐感于其中,别具一格。不但适于灵活多变的赋情达意,若与乐相合,必为新制之先声。”
      实际上,早在多年以前温庭筠就开始填词。鉴于他对词的衷情,可以说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在他的手中才真正为人所重,经五代与宋代词人的共同努力,终于使词在文坛蔚为大观。
      小幼微对庭筠的文才佩服的五体投地,也对他的乐善好施感激不尽 。自打卖花被温兄所救,家里就一直得到温兄的真诚帮助。当时若没有温兄在关键时刻的帮衬,母女二人现在还不知道怎么着呢?现在,温兄几天不来,鱼母和幼微都感到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此时鱼母总是要问一下,你温大哥这几天怎么没来?如果说幼微在懵懂中对表现为男性的温庭筠的帮助不能给予回报而心怀感激的话,那么,这种感激的日日积累终于化而为爱。当然,十岁小孩子的爱自然不会是男女之间的情爱,她的爱只能是一种异性小辈对异性长辈十分依赖的爱。
      看得出来,温兄也是打心眼里喜欢自己,要不,一个独处的男人,这么倾心帮助我们到底是图什么?也许是恋父情结的驱使,从小失去父爱的幼微产生了一个十分奇怪的念头,尽管庭筠的年龄都足以成为自己的爷爷,但她还是希望寡居多年的母亲嫁给他。这样以来,她们母女二人也就有了依靠,一个残缺的家也会因为有了一个男子汉顶梁柱而复圆。可是,温兄到底会不会答应此事呢?自己该怎样向温兄挑明呢?正在苦苦思索的时候,她眼睛一亮,便有了主意。到底是甚主意,请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