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鱼玄机传奇》


  • 作者:向哲

  • 第四十九章 再任相巧平安从进
  • 第四十九章 再任相巧平安从进
      后晋初(天福二年),朝廷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和凝为礼部侍郎,依前充职。六月份又晋升礼部侍郎和凝改端明殿学士。大概是对石敬塘卖国求荣的行为表示不满,和凝竟然在自家的大门上贴出通告,不迎接宾客。前耀州团练推官襄邑人张谊见状,便给和凝写信,指责她“切近朝廷的职位是天子的耳目,应该知道四方的利和弊,怎么能拒绝宾客!虽然自己不受干扰是方便了,但亏负了国家的付托可怎么办! ”和凝见张谊正值年轻气盛,认为如果抛开政治原因,他的话也不无道理。于是,就顺便把他推荐给当时的掌书记,后晋帝的红人桑维翰。桑维翰又将他引荐到朝廷,张谊上书说:“北狄契丹虽有援助立朝的功劳,应在表面上与他敦信修好,实际上不能放松警惕,要认真加强边境上的戒备,随时防范其兴兵侵犯。”后晋高祖认为他讲的很正确,就任用他为左拾遗。但是,对于和凝的拒客行为,后晋帝认为这是一种消极抵抗,心中不免大为不快。心想:我对你和凝如此重用,想不到你却如此报答于朕。从此,就对和凝产生了疑心。
      十二月,和凝又被改任尚书户部侍郎,照常为朝中做一些案头之事。很快就到了天福五年(940),该年春,身兼当朝宰相、山南东道节度使双职的安从进,擅自截取楚经湘进贡给后晋朝廷的物品,私自招纳亡命之徒,增加扩充兵众,依仗襄阳险要的天然屏障,暗暗蓄叛离的力量。为了排除异己,杀了劝阻他的都押牙王令谦、押牙潘知麟。后晋高祖石敬塘大概也觉察到了这一点,就派人试探着问安从进:“镇戍青州平卢节度使的虚位正等待着你,你如果愿意去,朕就降旨委任你。”安从进果然不愿服从,他回答说:“如果把青州移置在汉水以南,我就去赴任镇所。”后晋高祖心中有数,也不再勉强于他。
      说到这里,必须把安从进到底是何许人也,简单介绍一下。安从进(?-942),原为胡人,因祖父皆为唐朝骑将,他少年时亦以勇力著称。后梁末年,随后唐庄宗李存勖起兵。后梁亡后,因功进位为护驾马军都指挥使,领贵州刺史。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时,升任保义、彰武军节度使。后唐愍帝即位,安从进改任顺化节度使。潞王李从珂起兵于凤翔,安从进杀枢密使冯赟,后唐愍帝惧而出奔。李从珂至京师,安从进率文武百官班前往郊迎。清泰年间,李从珂调安从进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后晋高祖石敬塘即位后,虽加安从进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但安从进始终对石敬塘依凭契丹的力量当皇帝的做法不服气。因此,总想着自己取而代之。
      天福六年(941),安从进派使者带着表章到蜀国,请求出兵为攻打金州、商州作声援。使者到达成都后,后蜀主孟昶遂与群臣商量,他们一致认为:“金、商二州路险遥远,兵力少不足以制敌,兵力多水陆运输粮秣难济。”于是,后蜀主便推辞了这件事。安从进乃不死心,又向荆南求援,同样被婉拒。安从进发怒,失去了理智,反而向后晋朝廷诬奏高从诲谋逆。高从诲自然不能承认,就把实际情况向朝廷进行奏报,并请求发兵帮助朝廷去讨伐安从进。
      这一年的八月份,后晋高祖准备出大梁去东巡。到了九月份,突然宣布任用和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仔细分析,这大概是后晋高祖的一个策略。虽说安从进意欲谋反是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高从诲请求发兵征讨也事出有因,但是只要安从进一日不付诸行动,就没有理由进行讨伐。所以,对于朝廷外部,后晋帝就采取引蛇出洞的招数,看看安从进是否真反或敢反。在朝廷内部,任用和凝为相,也并不是出于真心的重用,而是对和凝先前不满于自己凭契丹之力坐上皇位而通告拒客行为所实施的报复,或者说是借此机考验和凝是不是和自己一心。倘若安从进谋反起兵,和凝征讨无方,那就证明她与安从进是同伙,这时和凝就会因此而受到重处。那时,失掉的不光是相位,还有性命。如果和凝能够为成功平息安从进谋反出力,就说明和凝通告拒客只是一种求贤的策略,并不是和自己过不去。所以,能否成功平定安从进谋反,对于和凝来说也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后晋帝此招可说是一箭双雕,事实上是将安从进这颗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和凝。如果和凝征讨成功,那么,即除掉了心腹大患安从进,又成功地对和凝实施了考察。反之,和凝就有可能成为替罪羊。
      当然,和凝对于此事也是了然于胸,她自然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平心而论,自从当了宰相,她也不想苟同于冯道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作为,最起码是要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何况,为“筑太平基”做贡献还是她一生的追求。再说,即就是安从进造反成功,也不见得对民族有什么好处,说不定也是暴君一个。加之,谋逆与反谋逆,连年征战,倒霉的还是老百姓。所以,就现实来讲,对于安从进的谋反,如果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硝烟再起也将有负于自己所信奉的“道”。同时,她也觉察到,后晋帝选择安从进即将谋反的时候东巡,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既然他能做出这样有战略意义的事,那么就应该对安从进的征讨有所安排。想到此,她认为,为了谨慎起见,应该再请示一下皇上,看看他的高见,以免自己的设想与皇上的意见发生冲突。
      于是,她便问道:“陛下车驾将出,安从进若此时造反,当何如防备他?”
      据前述知,后晋高祖此举,除了是要借和凝这把刀,除掉安从进外,还要以此来考察和凝的立场和能力,到底具体如何讨伐安从进,此时他心里自然也没有底。所以,又将皮球踢了回去,反问和凝道:“依爱卿所见如何?”
      和凝心想:“皇上此次出行,不知何时才能回朝。如果安从进得知皇上出巡,随即起兵造反,此时派人向皇上禀报,再取得征讨旨令,这一来一回就要耽误掉很长时间。所以,不管安从进反与不反,都要做好应战的准备。兵书云:‘患在百里之内,不起一日之师;患在千里之内,不起一月之师;患在四海之内,不起一岁之师。’正所谓:有备无患。所以,要极早做好准备,否则贻误战机就等于误国。何况,既然我在朝中当宰,就不应当败于反贼。否则将贻笑天下。唉!不管怎么说,先弄到征讨令就能把握主动权。”
      想到此便说:“以臣料之,先人有夺人之心,临事即不及也。若预出宣敕十数道,密付开封尹郑王,视其缓急即旋填将校姓名,令领兵神速击之,平叛即可胜算在握。不过令出须有密,否则就不灵验了。”
      后晋高祖一想,有道理,便采纳了这个方法,秘密地留下空着名字的宣旨和敕令十多份,依和凝意,交给了留守东京的侄兄弟郑王石重贵。吩咐他,若接到安从进造反的消息后,就立即写上诸将之名,遣派他们去攻打安从进,不必另行禀报。石重贵接到这个当总指挥的差事,自然乐不可支,欣然接受了。
      且说安从进听说后晋高祖已去东巡,京城空虚,朝中只有石重贵一人留守东京。就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份,果然发兵攻打邓州(今河南邓州)。唐州刺史武延翰立即向朝廷报告。郑王石重贵立即遣派宣徽南院使张从恩、武德使焦继勋、护圣都指挥使郭金海、作坊使陈思让等统领大梁兵到叶县与中州刺史李建崇的兵会合前去征讨。
      正是因为有了事前准备,安从进攻打邓州,威胜节度使安审晖依据牙城奋力抵抗。安从进攻城不利,退兵到达花山,又遇上张从恩军队。由于省去了向皇上禀报的时间,安从进没有料到征讨之兵来得如此之快,几乎是在措手不及之下匆匆应战,所以,大败是必然的。在慌乱中,儿子牙内都指挥使安弘义被俘,安从进只得带着几十名骑兵奔回,固守襄州。
      此后,后晋高祖又任用高行周主持襄州行府事。下诏命荆南、湖南共同讨伐据守襄州的安从进。荆南高从诲遣派都指挥使李端统领水军数千至南津,楚王马希范遣派天策都军使张少敌统领战船一百五十艘进入汉江帮助高行周。
      安从进的弟弟安从贵被派遣领兵迎接均州刺史蔡行遇的援兵时,被焦继勋堵截所俘。他的脚被斩断后送回襄州。
      安从进处处受挫,自然缩回不敢再动。直到后晋高祖石敬瑭去世,齐王石重贵即皇帝位。天福七年八月,被高行周围攻一年多的襄州才被攻破,安从进全族*而亡。《旧五代史·和凝传》记曰,安从进“以至于败,由凝之力也。”总之,此次征讨反臣的成功,是后唐、后晋乃至后周历史上唯一一次朝廷征讨谋反者成功的案例。除此以外,在这个改朝换代如走马灯历史阶段,谋反几乎可以说是屡反屡成。
      此后,和凝就一直得到了后晋帝的重用,那么,和凝后来又怎样了呢?请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