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鱼玄机传奇》


  • 作者:向哲

  • 第十四章 东游武昌鱼温生隙
  • 第十四章 东游武昌鱼温生隙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这次婚姻对幼微造成的心理创伤,抚慰她受伤的心灵,大约在咸通二年(861)年秋,幼微决定东游。临行时,温庭筠作《送人东游》以赠,其诗云: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其诗意即,在遥远边城的黄叶之秋,你毅然决然离开古代关隘。秋风吹拂武汉渡口,晓日升起在江陵的山上。有几个人在江面上呢,天边只有你孤独的船往返。那一天才能重逢,棒一杯酒来慰籍将要离别的这张脸。这首诗指出了幼微离开江陵时的季节和时间,也表现了对幼微孤身出游的担忧以及对她们重逢的期盼。据诗中“高风汉阳(武汉)渡”句分析,幼微出游的目的地是武汉一带。临别时她们相互敬酒,洒泪告别。庭筠为了证明自己以前的身份,以及自述经历的真实性,特意为幼微唱了几首歌曲。平常说话时逞老年态的中低音,在和着悠扬琴声时歌唱时,才显出女声的本来面目。其高亢婉转,专业级的歌唱水平,令幼微大开眼界。幼微后面所作《寄国香》中“别来清宴上,几度落梁尘。”所指即此。幼微在对庭筠有了更深的了解后,同样的经历,同为女人,将师徒二人的距离拉的更近,她们的关系变的更为密切。
      与之同时,幼微也做诗相送,其《送别》云:
      水柔逐器知难定,云出无心肯再归。惆怅春风楚江暮,鸳鸯一只失群飞。
      此诗虽题为《送别》,其的意思却与温诗《送人东游》不一样,是被送者写给送别人的诗作,意即“送在离别之时”。在内容上尽叙自己惆怅的心情。叙述自己跟随李亿,如水不知道将要进入那种类形的容器一样,前程难料。而李亿的心思如无心情云彩那样,难道能回心转意?我忧愁地站在这春风吹拂楚江的傍晚,就像一只离群的鸳鸯在飞翔。
      经过武汉,就要到达武昌时,她看到浩瀚宽阔长江中汹涌的波涛,武昌闹市的繁华,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梦中,似乎暂时忘却了所有的烦恼,酒兴之下,诗思顿涌,遂作《江行》云:
      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户万家。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
      烟花已入鸬鹚港,画舸犹沿鹦鹉洲。醉卧醒吟都不觉,今朝惊在汉江头。
      长江横陈好像欲拥抱建在斜坡上的武昌城,鹦鹉滩前千家万户,在游船上犯春困天天都睡不醒,梦中变成了蝴蝶在寻花。绮丽的春景已经展现在鸬鹚潭里,游船好像还沿着鹦鹉洲航行。因醉昏睡又清醒时吟诗都没有察觉。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来到鄂州江面。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幼微对武昌美景的惊叹和初次出游的体会。
      到武昌作《过鄂州(今武昌)》云:
      柳拂兰桡花满枝,石城城下暮帆迟。折牌峰上三闾墓,远火山头五马旗。
      白雪调高题旧寺,阳春歌在换新词。莫愁魂逐清江去,空使行人万首诗。
      该诗前两联写景,站在船上看,近处,岸边柳条轻拂船浆,花儿满树,城下归舟缓缓;远处,折牌山上屈原墓,远火山长官的旗都清晰可见。后两联自叙,如果相对于“新词”诗中“白雪调”“阳春歌”所指是诗作的话,那么,“阳春歌在换新词”即指自己已把对李亿的思念都填成了新的艺术形式曲子词。其“莫愁魂逐清江去”是指自己离开江陵,离开李亿,就像莫愁女的魂魄,追逐着江水而去,只剩下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白白地使用着在活人诸多诗作。诗中“使”即使用,运用意。“行人”即指活着的人。如金元好问《续夷坚志·护兰童子》云:“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
      幼微在武昌上岸,稍作停留。在此,无所事事的幼微作《遣怀》云:
      闲散身无事,风光独自游。断云江上月,解缆海中舟。
      琴弄萧梁寺,诗吟庾亮楼。丛篁堪作伴,片石好为俦。
      燕雀徒为贵,金银志不求。满杯春酒绿,对月夜窗幽。
      绕砌澄清沼,抽簪映细流。卧床书册遍,半醉起梳头。
      其诗意即,在武昌,幼微在南朝的寺里弹琴,庾亮住过的楼阁里吟诗。与丛丛的青竹为伴,以片片奇石为友。燕雀形的宝钗徒然珍重,即使是金银也立志不求。只喜欢满杯的绿酒,夜晚时,对着月亮在窗下饮用。绕行台阶清理池水,抽出发簪映照小水流。床边放满了书籍,喝的半醉时就起来梳头。此诗充分反映了幼微在游逸时闲散的生活状态及其恬淡自适的心情。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温庭筠作为一届文化名人,有一大把的年纪,又是过来人,难道连《唐律》中“当色为婚”的规定都不知道吗?非也。既然知道,那为什么明知道幼微与李亿的婚姻是不可能的,还要鼓励幼微坚持呢?并且为什么还要到李亿家里去装模作样地充当说客,又要幼微在江陵等待近一年之久,才讲出原因呢?据本章温庭筠对幼微诗作的评价和怂恿幼微学习填词的行为足以证明,原来温庭筠巧妙地利用了幼微对李亿的相思作为创作动力,来教授幼微从事填词创作活动,也可以说是庭筠用生活实践来教授幼微。值得庆幸的是,他的苦心并没有白费,幼微在江陵这一段时间内“阳春歌换新词”果然创做出诸多词作。
      人说“愤怒出诗人”,在鱼幼微这里是愁思出词人。她将对李亿的一腔思念都融入到对词的创作中,她回忆起与李亿临别时的情景作:“芳草灞陵春岸,柳烟深,满楼弦管,一曲离肠寸寸断。今日送君千万,红镂玉盘金镂盏,须劝,珍重意,莫辞满。白马玉鞭金辔,少年郎,离别容易,迢递去程千万里。”看见花儿:“怅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看见雨滴梧桐:“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黄昏时,看到鸳鸯戏水,“水上鸳鸯yu。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夜月当空时“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夜半时“未眠时。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在楼上,她,“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盼望着“几时携手入长安?”在梦里:“梦觉银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玉郎薄幸去无踪。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直到“子规啼破相思梦,曙色东方才动。”才意识到“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可是,这“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式的相思又有谁知道呢?直到“塞远久无音问”、“玉郎薄幸去无踪”才意识到自己是“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于是“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只落得“愁消镜里红。”的下场 。如果说“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表明鱼幼微对与李亿的重逢还充满憧憬,那么“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的诗句对他们之间的海誓山盟已经产生了怀疑。
      幼微东游并未立即返回长安,而在当地逗留了一段时间,据其诗《夏日山居》云:
      移得仙居此地来,花丛自遍不曾栽。庭前亚树张衣桁,坐上新泉泛酒杯。
      轩槛暗传深竹径,绮罗长拥乱书堆。闲乘画舫吟明月,信任轻风吹却回。
      其“闲乘画舫吟明月,信任轻风吹却回。”显示,幼微尽情享受东游的闲适生活,乐不思蜀。
      其《题隐雾亭》云:
      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空卷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
      幼微沉溺在自怡闲适的生活中,尽管潇洒自在,可是,她仍然不能完全消除对李亿的思念。实在忍不住了,作《寄国香》给庭筠,仍希望她能设法撮合,其诗云:
      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
      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别来清宴上,几度落梁尘。
      此诗题所涉“国香”者,据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所云:
      王俭风华首,萧何社稷臣。丹阳布衣客,莲渚白头人。
      铭勒燕山暮,碑沉汉水春。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
      箭下妖星落,风前杀气回。国香荀令去,楼月庾公来。
      玉玺终无虑,金縢意不开。空嗟荐贤路,芳草满燕台。
      在确定“国香”所指是谁之前,让我们先分析温诗的结构。其诗首句中王俭出自《南史·庾杲之传》,南朝齐将军王俭,多征召才士为府中属官,此指温庭筠曾为人幕府,即温庭筠自喻。自然,下半句“萧何”所指即裴公。同样,此诗第六联上半句,中“荀令”即荀令香,据《襄阳记》载传说荀彧曾得异香,用以薰衣,馀香三日不散。此即温庭筠以喜衣薰香自喻。庾公即东晋庾亮,曾督六州军事,领三州刺史。此用作指裴公。根据该诗前半句均自喻,后半句皆叙裴公的结构看,该诗所涉“国香”即温庭筠自称。
      幼微《寄国香》诗意即,早晚醉饮吟诗之身,相思又在这一春,雨天的寄信使,窗下悲痛的人。看山掀起珠帘,忧愁伴着香草鲜。离别时的清雅宴席上,几次响起动人的歌声。指在江陵分手时温庭筠的歌唱。说明幼微还没有在离别的悲伤中解脱出来。
      温庭筠作《寄山中友人》以答,其诗云:
      惟昔有归趣,今兹固愿言。啸歌成往事,风雨坐凉轩。
      时物信佳节,岁华非故园。固知春草色,何意为王孙。
      这首诗较难理解,为了便于阅读。释其诗意如下:与从前一样的含意,现在的确殷切思念(你)。做诗怀人已成往事,如风和雨吹进凉亭(一场空)。自然景色随着季节,岁月不是故乡。不知(我们)卑微之人,为什么要属于王公贵族。看到幼微仍然还没有从对李亿的思念中解脱出来,庭筠显然有些着急。劝说幼微要应时顺世,不要执着,已逝的岁月不是故乡一样可以再回。意思是劝幼微打消与李亿和好的念头。最后一句“春草色”喻卑微类。意即,作为卑微的人,为什么要属于贵族子弟,拒绝了幼微的请求。在此不光理解为是庭筠在说服幼微割断情缘,而且,也体现了温庭筠的人生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尽管是“春草色”,地位卑微也拥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但追求爱情并不是无原则的自下而上的依附,而要的是在自强自立基础上处于同等水平或地位上的爱,也就是说她始终倡导致力于争取女性的人格自由。然而,处于习惯思维下的幼微对此自然不能理解。
      幼微不赞同庭筠之意,遂作《和人次韵》以答:
      喧喧朱紫杂人寰,独自清吟日色间。何事玉郎搜藻思,忽将琼韵扣柴关。
      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
      其意即,喧嚣庞杂正邪,是非、善恶充满人间,我独自优雅吟诵在日光下。为什么让您聚集才思,用优美诗作探问寒舍。我这小浪花般的诗作愧于道谢,在偏僻里巷幽居学颜回安穷乐道。持不同想法的我想要见的,是山林高处的前山。可见幼微在极度相思过后,选择的是消极的避世行为。幼微在诗中对庭筠以“玉郎”相称,似嘲讽温庭筠是没有情意的男人婆。她在静思中回想,自始自终庭筠的所作所为并未使她快乐,认为庭筠先是拒绝成为父亲,二是认为在她与李亿的恋爱中,庭筠并未起到多少促进作用,特别自打知道庭筠是个女性后,她们之间关系的性质发生了质的改变。甚至怀疑,说不定温庭筠还因为嫉妒在中间使坏,故意让他们相思不得相见。从此就对庭筠产生了误解。从《寄国香》到《和人次韵》称谓的变化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已有了疏远。
      温庭筠自然也看出了幼微的思想变化,她作《寄山中人》云:
      月中一双鹤,石上千尺松。素琴入爽籁,山酒和春容。
      幽瀑有时断,片云无所从。何事苏门生,携手东南峰。
      与幼微诗相对,庭筠此诗题也不以友人相称,则以“山中人”相对应。诗中以“片云”自喻,告诉幼微,自己也无藩镇可依附。诗中“苏”通“傃”。即相向,拯救;解救之意。意即为什么我要向着或解救你,我的门生。最后半句径直说,她所作的一切就是想同她携手一起干事,并非实指上东南方向的山。
      那么,幼微与温庭筠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请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