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II》


  • 作者:本物天下霸唱

  • 第七十章 起源

  •        金算盘听罢心服口服,暗赞张三爷看透了世情物理,当天他就同铁磨头、了尘三人,辞别师门出山,做起了摸金倒斗的营生。
           那时候正处在改朝换代的乱世,到处都是天灾人祸,老百姓多受倒悬之苦,三人先到河南邙山开市,接连盗了几座古墓,把墓中最值钱的明器取出来,经营古物,换钱换粮,周济灾民。他们这几趟买卖都做得顺风顺水,此后的足迹所至,踏遍了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诸省,不知盗发了多少山陵巨冢。
           自古道“凡间事,天上做”,所以在人生世上,不论你水里火蜂地奔波,最后成事与否,往往都在天意。赶上大运了,撞上什么都是买卖,火焰也似的涨起来,没有盗不成的古墓;若是时运衰退,那真是潮水也似的往下退,凡是碰着的,就全是折本的,身家性命往往都要赔在里边。
           财运有起有落,不可能总那么顺利,有一年,该着金算盘他们三个人倒霉,三人看准了洛阳附近的一处古墓,于是裹粮进山,不期撞上了一场战乱,大队败兵从战场上溃退下来,败兵势大,赶着无数难民,铺天盖地般拥进山来,把金算盘师兄弟三个冲散在了山里。
           了尘和铁磨头救了一伙灾民,躲入山间古墓林中。那些难民中,有个怀孕待产的妇女,在混乱中牵动胎气即将临产,谁知胎儿横生倒长,眼看临盆难产,就要一尸两命死在荒山野岭。
           了尘一向心肠仁善,哪里忍心看着别人当场丧命,他看出这片古墓林里,有座坟丘封树俨然,了尘审视地脉,纵观山形,料定坟里边肯定有棺材泉,也就是地宫里有泉眼——在民间有种说法,把棺材涌烧滚了能够顺产。
           于是了尘和铁磨头一商量,救人要紧,拽出旋风铲来,飞也似的挖开坟土,区区一处土坟,哪架得住两个摸金高手挖掘,顷刻间就见到了棺材盖子,谁知坟土棺板里藏有销器,二人大风大浪没少经历,阴沟里翻了船,铁磨头被机关打中罩门,当场死于非命。
           了尘这才想起来,当初下山时,师傅曾千叮咛万嘱咐——“合则生、分则死”,如今果然是应了张三爷此言,倘若有金算盘在此,他最精于五行八卦各类数术,肯定能识破棺中机关,但一念之差,铸成大祸,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后来金算盘来寻两个搭档,见铁磨头竟已横尸当场,也是眼前一黑险些晕过去,只能说人莫与命争了,跟了尘两个嗟叹了一回,含泪将铁磨头的尸体焚化了,骨灰装到瓦罐里。
           了尘和金算盘一商量,按师傅所说的“合则生、分则死”,咱们两个今后要是再去倒斗,估计也不会有好结果,看来是不能再做摸金的勾当了。
           了尘这些年来看尽了民间之苦,自道本事再大,也救济不了亿万天下苍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他打算挂符卦金,带着铁磨头的骨灰坛,去江南寺庙中出家为僧,以后伴着青灯古佛,忏悔前尘往事。
           金算盘不想出家,也不想摘符,既然倒斗的事不能做了,还可以做老本行,继续当个贩货牟利的商人,赚了钱一样可以扶危济贫了,于是就跟了尘说:“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咱们今日一别,将来肯定还有再见的时日,你要遇到什么麻烦需要帮衬,只管到黄河船帮里寻我就是。”
           在古墓林中一别之后,金算盘果然只在黄河流域买卖货物,他本就是商贾世家出身,行商贩货之事再熟悉不过,但天灾不绝,生意也不怎么好做,加上凡是惯盗,必有瘾头,况且天下又有哪种营生有倒斗来钱快?金算盘仗着自己聪明绝顶,眼见黄河水患泛滥,饿殍遍地,所以仍在暗中做些倒斗的勾当。他清楚这是玩命之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心里也是发虚,所以每次都是谋划周密,没有万全的把握绝不下手。
           有一年金算盘贩了一批货物,搭了条船往下游去,当时恰逢黄河水涨,巨流滚滚而下,金算盘正在甲板上同几位客商闲聊,忽然天地变色,天上的太阳就像没了魂儿,白惨惨的只剩一个影子,旋即连日头都失去了踪影,天地间黑云四合,河面上浊雾弥漫,夹杂着豆粒大的雨点和冰雹往下落。
           船老大连叫不好,天地失色,说明水府里有老龙受惊,这是黄河暴涨的征兆,赶紧将船驶向附近的码头。货船冒着暴雨刚刚停住,后边的大水就到了,只见黄河上游浊浪排空,水势几乎与天空相连,分不出哪里是大水,哪里是天地了。狂风中大雨、冰雹,裹着河底的泥沙,一股脑儿地倾泻下来,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片近似黑暗的昏黄之中,真乃是“黄河泛滥乾坤暗,波涛洪流滚滚来”。
           金算盘见暴雨如注,四下里越来越黑,知道这是遇上塌天的灾难了,这时候就算有天大的本领,也对抗不了黄河一怒之威。他顾不上满船的货物,随着众人跳下船来,拔足向高地上奔跑,那些逃难的人群,众人当中有腿脚慢的,就当即被浑浊的水流卷走,死在水里的连尸首都找不回来。
           以前张三爷曾说金算盘身手不行,可那是分跟谁比,相比了尘与铁磨头是差了许多,可毕竟是做了多年摸金勾当的老手,比起那些普通人来,他的腿脚也算是格外敏捷,被大水所迫,在暴雨中一路狂奔,最后舍命抢上一处高冈。
           金算盘逃至高地,趴在地上往下一看,只见黑云已渐渐消退,远处的天际犹如一片乌黄色的浊泥,其中浮动着暗红色的光芒,泛滥的黄河以不可阻挡之势,吞没了岸边的村庄、船只,被黄河大水卷住的人们,和牛羊牲口一起挣扎着随波逐流,全喂了水府里的虾兵蟹将。侥幸逃到高处的老百姓,一个个面如土色,不住口地哭爹唤儿,但世间的一切声音,都被隆隆水声遮盖,景象惨不可言。
           这声水水来极快,浑浊的河水足足两个时辰才退净,金算盘捡了条命回来,惊魂稍定,一摸身上带的东西,才发现背后背的金刚伞没了。
           当初张三爷留给他们的金刚伞共有两柄,其一乃是摸金校尉传下来的千年古物,这柄在了尘手中,金算盘随身所带的是明代所制,材质工艺与古伞一股不二,也是件极难得的防身器械。肯定是刚才亡命奔逃,把金刚伞失落了,如今多半已被大水卷去,哪里还能找得回来,只好再想法子找个能工巧匠重做一柄。
           金算盘打定主意,就顺着山坡走下去,想要跟当地老乡买些东西吃,但大灾过后,饥民遍地,田舍村庄都没了大半,即便有钱也买不到食物。他饥火中烧,正饿得前心贴后背的时候,就见好多人都往河边走,说是要去看龙王爷,他心觉奇怪,就随着人流走了过去。
           到河边一看,饶是金算盘见多识广,也不免暗自吃惊。只见在河弯的坡地上,搁浅了一条大鱼,尚未断气,鱼头比寻常民房都大,满身巨鳞都和铁叶子相似,没有淤泥的地方泛着乌青的光泽,鱼目圆睁,头尾摆动,黑洞洞的鱼口一开一合,腥不可闻,看它的鱼嘴大小,恐怕连千百斤的大黄都不够它一口吞的。
           当地老百姓们全都吓坏了,战战兢兢地跪在鱼前,烧香叩头不止,恳请龙王爷息怒,快回水府,有许多人当即就上前去推,想把龙王爷送回黄河,却如蜻蜓撼柱,根本推不动半分一毫,也没地方去找牛马来拖拽,眼瞅着龙王爷进气少,出气多,瞪着鱼眼死在了岸边。
           金算盘看了多时,然后向叩拜龙王爷的百姓们打听一番,找到路径进了县城打尖吃饭。听当地人说这是百年不遇的大水,虽然来急退得快,可造成的损重,而且黄河水府里的龙王爷死在了岸上,绝不是什么好兆头,后边肯定还有大灾难,如今黄河泛滥,淹死了不知多少人畜,这里本就地薄人穷,十年之内元气难复,还不知要饿死多少穷人。
           这些话听在金算盘耳中,便动了恻隐之心,眼见天灾无情,苦了两岸的黎民百姓,心想:“这等大灾过后,定然饥民遍野,现今世道衰废,官府无能,除了我,谁肯来管?”当下就有心置办粮食赈灾,但他的货物失在了河中,消折了本钱,身上虽然还有些钱,可面对成千上万的灾民,无疑是杯水车薪,于是动了倒斗的念头,思量着要做一票大买卖。
           金算盘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情,当时从一位客商口中得知,在离此不远的龙岭,有处大唐皇陵,藏在崎岖盘陀的蛇盘坡里,要是能从其中盗出一两件皇家珍宝,就不用为筹措钱财发愁了。只是他熟知陵谱,却推算不出唐代有哪座皇陵是建在此地。
           他在客栈里捡了几个舌漏,窥到一些端倪,问清了去龙岭的路径,便进山寻找古墓,果然见山中形势不俗,虽然山体支离破碎,但掩盖不住龙飞凤舞的气象,按理是个皇陵的所在,只是附近零零星星有几处村落,常有放羊放牛的在附近徘徊,想打个盗洞挖进古墓地宫容易,但难掩人耳目。
           金算盘想了个主意,又回到黄河岸边,眼见大鱼尸体仍然停在河边,便对当地百姓声称愿意出钱建座龙王庙供奉鱼骨,以求河神老爷保佑地方上风调雨顺,并捏造了一些借口,让众人相信,鱼骨庙的位置一定要建在山里,否则还会发生水患。
           通过建庙、盖房、种庄稼来伪装盗掘古墓的踪迹,是摸金校尉常用的法子,乡民们不知底细,自然信以为真,当即便由金算盘出钱,百姓们出力,把大鱼的骨骸运进山里,搭建了一座龙王庙。
           金算盘趁着建庙的这段时间,着手准备倒斗,依他的经验判断,龙岭古墓规模不小,当地对那座古墓的传说极尽神秘诡异,料来不是太平的去处,没有了金刚伞护身,心里总觉得不太踏实。可另一柄金刚伞留在了尘手中,一别多年,始终没通音讯,也不知当年那位同伴的下落,只好搭船到河北保定,寻找暗器名家销器李再重新定做一柄。
           那销器李是蜂窝山里的蜂头,手艺出众,能造各种器械,但他看了金算盘的图谱、配方,却觉十分为难,回为金刚伞非比常物,有些材料不太容易凑齐,而且要求的工艺和火候格外复杂,少说也得一年才能打造出来。
           金算盘急着去盗龙岭古墓,根本等不到一年半载,加上隔的年头多了,他对当年张三爷的嘱咐也已记得淡了,心想自打铁磨头死后,自己独个也盗了许多大墓,都不曾有半分闪失,只要倒斗时谨慎些个,凭着一身见识,纵然有些机关暗器,料也足能应付,不会出什么太大的差错,哪这么巧就真折在里边了?
           但这时候他那副形影不离的纯金算盘,好端端的突然就开裂破碎了,黄金算珠落了一地,这算盘乃是他传家的宝物,无端毁了好不心疼。他心中隐约觉得,这多半不是什么好兆头,就预感到阎王爷要收自己这条命了。
           金算盘聪明一世,遇事无不深思熟虑,但这次真可以算是吊客临门,黑星当头,就像鬼迷心窍了一般,即便观音菩萨显灵,也劝不得他回头了。索性把心一横,琢磨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真要该死,在家中闭门坐着也会无疾而终;要是命不该绝,纵然在刀山火海里走个来回,全身上下也能完好无损。与其胆战心惊地烧香求菩萨,还不如该干什么干什么,又想:“倘若从龙岭古墓里盗出珍宝,赈灾救民,积德必定不小,真要能把这件大善举做成了,暗中就必有鬼神相佑,说不定还可再增寿延年一纪。”
           他觉得那座唐墓规模虽大,却能推算出内部的地形结构,有把握单枪匹马盗取墓中宝货,但也想到可能会在古墓中遭遇不测,万一有些闪失,岂不是死得悄无声息?在传统观念中,名声往往要比性命重要,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于是将他平生所历,都写在贩货的账本上,连同毁坏的纯金算盘,一同封在一匣子里,暂且寄存在销器李的柜上,约定等到拿金刚伞的时候一并取回。
           (全书完)
           后记
           我写的《鬼吹灯》这部书前后两部,共计八册,顺序依次是《精绝古城》、《龙岭迷窟》、《云南虫谷》、《昆仑神宫》、《黄皮子坟》、《南海归墟》、《怒晴湘西》、《巫峡棺山》。
           从2006年2月份开始,直至2008年2月底,前前后后总共写了整整两年时间,约有两百万字的篇幅。这期间付出了很多,但同样也有很大的收获。通过这部书,认识了很多的朋友,这其中有见过的,也有没见过的。可以说如果您喜欢我的这部书,咱们就应该算是朋友了,在此请允许我由衷地感谢你们,能和许多人分享我写的故事,对我而言是最大的快乐。今天在全本结稿之际,我想对《鬼吹灯》全的创作过程做一次简单的回顾,献给喜欢《鬼吹灯》的读者朋友们。
           常被人问起自己觉得哪一卷最满意,所借《鬼吹灯》完结之际也来个“导演自评”。作为作者,自己评价一下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全套八卷故事,每一卷的核心元素与题材都不相同,想表现的内容也有所区别。在连载的过程上,每天只能写几千字,由于时间限制和个人喜好的原因,对于已经写过的部分基本上从未进行修改,而且始终没有故事大纲,到现在还不知道大纲是什么,对我而言,自己也不清楚下一章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许多都是即兴发挥,这是创作过程中很大的乐趣。
           很难说这八卷中有哪能一卷是我自己最满意的,每一卷都有很满意的章节和桥段;但在我自己看来,每一卷也都同样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如果重新修改一遍,会好很多,可是那样一来难免会有匠气,也就失去了即兴创作的乐趣。
           下面按照创作顺序逐册讲评,包括每一册的特点和创作过程、出场的人物和背景,以及自认为满意和存在缺陷不足的章节。
           《鬼吹灯》是一部探险小说,根源于易学的风水,是贯穿其中的经脉。虽然书中包含着众多元素,但只有“探险”二字能概括其精髓,绝非单纯的盗墓小说,也绝不是恐怖灵异和老掉牙的推理悬疑小说。古墓只是故事中探险的凭借,本书所讲述的,是一系列利用中国传统手艺和理论来进行的冒险旅程。
           【《精绝古城》】
           《鬼吹灯》第一部第一卷《精绝古城》,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截止到野人沟黑风口的地下军事要塞,主要是一个框架、平台的搭建,并没有什么与主线关系明确的线索。这半部是想写成民间传说、乡村野谈那种类型。所谓民间故事的类型,我感觉大概就是僵尸和黑驴蹄子那种深山老林里的传说。
           从考古队进入沙漠寻找精绝古城开始,触及到了鲜明的地理文化元素,西域沙漠、孔雀河、双圣山、三十六国、楼兰女尸、敦煌壁画,提到这些元素,一股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所以在精绝古城这部分,我是将神秘感作为了故事核心,到最后精绝女王也没露面,她算是神秘到底了。这一卷中涉及到了一些考古解谜之类的元素。
           作为最初的一卷,现在来看最大的缺陷,就是有些部分写得过于简单和潦草了,逻辑比较松散,随写随编,完全没有考虑后面的故事如何展开;满意的地方是描写和叙述比较真实、生动。
           看起来很真实很乡野很神秘的风格,是我在写第一卷的时候,最想表现的内容。
           说到“真实”,就想起常被问到这样一些问题:《鬼吹灯》写的是不是真事?出现了那么多名词、术语、地理、风水,不懂的人根本写不出来,这些内容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首先我想说《鬼吹灯》是故事,是小说,绝不是纪实文学,也不是回忆录,真真假假掺合在了一处,如果要区别真实与虚构,只有具体到某一个名词或某一段情节,才分辨得出。
           比如在野人沟这一部分的故事中,地点是虚构的,但作为场景的关东军地下要塞却是真实存在的,至今在东北内蒙古等地仍有遗址保存下来,据说当年的兴安岭大火,便是由于关东军埋藏的弹药库爆炸引发。
           关于名词和术语,有必解释一下,《鬼吹灯》中称盗墓为“倒斗”,和称陪葬品为“冥器”一样,这些特殊的行业名词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而称古墓中的尸体为“粽子”,则完全是我个人原创虚构的,以前从没有这种说法。
           再举一个例子:书中描写摸金校尉要配戴摸金符,才可以从事盗墓活动。摸金校尉这个名词是三国时期就有的,但并没有作为传统行业流传下来,仅存在了几十年,一切关于摸金校尉的传统行规,包括在东南角点蜡烛,以及鸡鸣灯灭不摸金的铁律,都是我个人编造虚构的,不属事实,世界上也从来不曾有过摸金符这种东西,原型也没有,希望读者朋友们明览,不要被我的故事误导了。
           类似的例子在《鬼吹灯》这部书中数不胜数,每座古墓和冒险地点的历史背景、各种神秘动植物的原型和风水玄学、民俗地理等等,都有真有假,更多的是虚实混合,而且内容会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调整,如果要全部说明,绝不是三五天能讲清楚的,在此就不多做讲解了。
           【《龙岭迷窟》】
           《鬼吹灯》第一部第二卷《龙岭迷窟》,实际上这卷故事,分为了三个部分,一是龙岭倒斗发现西周幽灵冢,二是摸金校尉黑水城寻宝,三是石碑店棺材铺献王痋术浮出水面。虽然一卷中有三个故事,但在本卷中,我主要想突出惊悚这一核心元素。也许有人说《鬼吹灯》是惊悚小说,其实我觉得完全不是,整体上和“恐怖”关系不大。如果说到惊悚,我想惊悚只是本书诸多元素之一,并非主要元素。悬念迭出的只有《龙岭迷窟》这一卷,到处是传统话本令人窒息的扣子,这是耸人听闻的一卷。
           写《龙岭迷窟》的时候,我开始考虑整体故事的构架,为了将前两卷与后面的内容连起来,就安排了一些大篇幅的插叙,这就是鹧鸪哨拜师、纳投名状,盗南宋江古墓,然后与了尘长老,以及托马斯神父一同前往黑水城探险的事迹。
           《鬼吹灯》的副标题是“盗墓者的诡异经历”,这就是说以摸金的事迹为主,但作为暗线,搬山道人和卸岭力士等其余盗墓者的故事也开始逐渐出现,并且确定故事的线索将围绕着无底鬼洞展开,所以《龙岭迷窟》的作用类似于穿针引线。在本卷中大篇幅的插叙是为了调整思路,通过民国时期的传说,来检验一下自己驾驭不同年代背景的文字能力,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前进。
           在这一卷中,个人比较满意的是灯影、椁异、悬魂梯,以及野猫、鸡鸣灯灭不摸金这几章,存在较大缺陷的则是钻鱼骨庙盗洞、西厦黑水城通天大佛寺这两部分,因为计划要写到一百万字,因此放慢了故事的节奏,另外说明一下,因为每天在起点更新,为了给网络盗贴增加一些阻力,从这一卷开始用了不少生僻字。
           【《云南虫谷》】
           《鬼吹灯》第一部第三卷《云南虫谷》,写这卷故事的时候正好是在看世界杯,印象尤其深刻,是对精力、体力、毅志品质的一次严峻考验。云南献王墓这一卷中以探险作为核心。我个人很喜欢看电影,曾经非常喜欢《深渊》和《异形》。所谓的探险,是探索加冒险,后来看到翻拍版《金刚》的预告片,有一段探险队利用转盘式冲锋枪,同山谷里蜈蚣恶战的桥段,超级喜欢这种场面。老式装备的探险队,皮划艇漂流、坠毁的空军飞机残骸、幽灵般的摩尔斯信号、芝加哥打字机、千万年不死的巨型昆虫、吞噬万物的尸洞效应、在自然环境恶劣的丛林和化石洞穴中披荆斩棘,于是云南虫谷就启动了,完全是藏宝图式的传统探险元素,里面加有一引起奇怪的灵异和科幻色彩,这是新旧冒险元素相互结合的一卷。
           在《云南虫谷》中,故事类型全面转向“探险”。本卷出场人物较少,主要篇幅用于讲述险恶的地形和各种诡异的陷阱。对于陈瞎子贡献的人皮地图,开始的时候在我脑中并没有什么概念,觉得怎么离奇就怎么安排了,随着写作的推进,把这一个个谜团揭开,自己也觉得有些惊讶,最早设计的献王墓,是一个只有在天崩时才会被人进入的古墓。还曾异想天开,有一架大型客机坠毁在摸金小队面前,从而撞开了古墓的大们,但后来一想到还有许多朋友今后要坐飞机出门,这么写可能不太好;加上在幽灵信号一段中,使用了抗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的运输机,所以最后就把天崩描述成几十年前附毁的轰炸机了,这种情节上的重力感和命运感是我自己也无法提前预测的。
           这一卷我比较满意的部分,是对于虚构的痋术的创造,终于能自圆其说了,自己还是很佩服自己的,另外葫芦洞、天坑深潭、霍式不死虫、鬼信号这几段也觉得非常满意。
           但此卷篇幅较长,存在缺陷的地方也是很多,主要是节奏控制得不是太好,最不满意的是写到后面忘了前边埋的一些线索,导致脱离的时候没有用到。
           【《昆仑神宫》】
           《鬼吹灯》第一部第四卷《昆仑神宫》充满了神话色彩。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不同的文化与传说。凡是中国神话必定离不开昆仑山,它是天地的脊骨、祖龙发源之地、西王母的神宫、北方妖魔的巢穴,昆仑离开了神话传说似乎就不能称之为昆仑了。古籍上记载着昆仑西王母的真实形象是个怪物,我个人想象可能是条大鱼,曾在自然博物馆中看过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感觉真的像龙一样。
           这一卷的情节涉及到格萨尔王传说。制敌宝珠的英雄大王史诗,本身就是一篇神话色彩很强烈的说唱长诗,所以在昆仑山这一篇中,揉入了许多接近神话的另类元素。风蚀湖的鱼王、无量业火、乃穷神冰、大黑天击雷山、水晶自在山、恶罗海城、灾难之门,这场冒险光怪陆离如同进入了幻界。《昆仑神宫》是如同在神界中冒险的一卷,虽然神话元素众多,但还是保持了一贯的原则,尽量向真实世界靠拢,当然不会有飞天入地、长生不死、神仙符咒那种真正的神话。
           由于时间安排与合同的原因,《鬼吹灯》的第一部在《昆仑神宫》后,就算结束了,最后的结局处是在北京的北海公园,属于完美大结局。起点中文网最后一章234章中完整收录了全部内容,实体书更是完璧无缺,当然这个大结局只属于第一部。
           在《鬼吹灯》第一部的前四册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情节,就出现在西藏,但出于篇幅的问题,那部分被收录在了实体书云南卷的最后,是描写胡八一参军不久,在西藏月夜下的荒废寺庙中,同铁棒喇嘛恶战狼群的一部分,其实这几章无论如何都应该算在最后的西藏之卷里。
           最不满意的部分是这部分节奏没控制好,导致最后进入凤凰宫的时候已没篇幅展开。
           2007年3月,临时决定写《鬼吹灯》第二部,和第一部几乎一样,在动笔的时候,基本没有整体的构思,只是有个大致的目标,打算在第二部中,写两部前传和两部续集,并且相对第一部而言是独立内容。
           第一部的构架上存在许多遗漏,我希望在写第二部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对第一部做些补充,当时并无把握,但最后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满意的。
           【《黄皮子坟》】
           如果按照我最初的计划,还是要在《鬼吹灯》第二部的四册中,描写四种不同的重点元素,这所以要写前传,主要是想活络一下思路和文字,使自己不会因过于僵化的时间线索失去耐心。
           《黄皮子坟》是年代背景非常强烈的一卷,核心元素是关于黄鼠狼的种种诡异传说,和非人生物的墓穴和棺椁,以及东北地区特有的江湖体系,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元素。但由于年代背景比较特殊,许多词语和内容难免要受限制,不同于思想活跃的八十年代,这一时期的主人公尚不成熟,但满腔的热情却是什么困难都挡不住的。
           我曾在海拉尔和大连,参观过日军侵华战争时期的遗址,包括焚尸炉、监狱、欧洲风格的医院和研究所等建筑,对其印象深刻,所以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其中。在这一卷中,我觉得写得比较满意的,是对于黄皮子读心术和焚化间的描写,以及老羊皮死后被雷火击中的诡异事件,很有沉重感,单就实物来讲,觉得怪汤这一段很离奇又很真实。比较大的缺陷在于有些很有意思的东西忘了写进去,人熊那部分也处理得太草率了。
           【《南海归墟》】
           作为第一部故事的延续,在前边几卷中,对于摸金倒斗的描写,使我觉得中国传统行业中,有许多风险很大的职业,风险性最高的,当属在海中采珠的疍民。南海采珠的疍民原型出自广西北海地区,秦汉时期就已有龙户和獭家赴水采珠屠蚌,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来写他们的故事。
           所以在这一卷中,海中采珠和这一行业的传说是重点元素。有观点认为,灿烂辉煌一时的玛雅文化,是中国西周时期渡海的先民所建,因为两者相似之处极多,射日神话更是华夏文明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曾想把海底的神箭,描写成一种真正的巨型兵器,迷失在归墟这片混沌之海内的摸金校尉和蛋民们,最终开动了震惊百时的神箭,射破了头顶的大海,从而逃出生天,可后来写的时候,把这个构思给忘了,但借助过龙兵这一海上的真实奇观逃生,也是十分惊心动魄的冒险。
           关于用装填了石灰的西瓜杀死水中恶鱼,并依靠司天鱼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航行,这些事情并非是我虚构的。以前在中国南方,确实存在着。对于本卷中我比较满意的,是对海岛上的黑市描写,有一些关于海难的桥段也觉得不错,例如乾坤一跳等等;感到最不满意的是海柳底舱中海匪的尸体,这段粗糙了,应该有很大发挥的余地。珠母海里的事情也应该展开来写,但每卷书的篇幅和字数也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限制,情节和内容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在没有整体大纲的情况下,很难控制,业余和专业的水平可能就在于此了。
           【《怒晴湘西》】
           在这一卷时,我的工作时间非常宽松,时间多了相对就会写得比较从容,所以单从文字上来讲,我觉得《怒晴湘西》是八卷中最精致的一卷,因为关于现代题材的限制越来越多,所以决定把前传倒回民国时期,放开手脚狠狠开挖。
           以前我曾图着顺口,随意编了发丘摸金、搬山、卸岭这三大体系,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展开,就逐渐勾勒出了这些行业的来历、掌故、传说、手法,因为以前几本都以望风水盗墓为主,导致许多人,甚至连跟风写所谓盗墓小说的人,都只知道看风水找龙脉,却不知民间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盗墓方式。
           所以在这一卷中,把望字诀以外的盗墓手段作为核心。我觉得民国传说式的故事,一要有说书的语感、二是要有侠盗般的人物,再加上各种黑话切口,充满了历史民间故事的色彩,才会有趣。以前写黑水城一段,是试探性的,没敢往大处写,但有了以前的经验,写起来自然驾轻就熟,其中编了一套全新的概念性暗语,也就是山经,包括常胜山和月亮门等体系,完全是虚构的。
           另外本卷也创造了几个记录,一是出场人物多,以前担心控制能力,没敢同时写过双主角和大批配角轮番上阵。但写了这么多也不可能一点进步都没有,这一卷的人物调动和背景描述已经能得心应手了,而且情节上对第一部做了很好的补充,也贯穿了第二部的四卷,超出了最初的计划,这是令我很高兴的。
           再说一下地理背景,湘西的故事被写入文学作品中的,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但巫蛊、赶尸、落洞一类的事情,听得多了,就不会再有新意,我个人也很不喜欢,所以在《怒晴湘西》中,写了瓶山的各种传说,争取与那些老掉牙的故事区别开来。
           并且在这一卷里,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器械,例如蜈蚣挂山梯和穿山穴陵甲;再比如,陈瞎子使用的听风听雷之术,还有以敏锐的嗅觉闻土辨藏,都是民间流传的盗墓手段,可以算是戏我自己发明的几大盗墓体系,进行了很好的总结,这是最满意的地方。另外个人感觉写得比较好的两个桥段,一是群鸡大战古墓蜈蚣,另一处是之前卸岭群盗误入水银发动的机关城。
           比较不满意的地方有三处,一是花灵和老洋人没什么戏份就挂职了;二是鹧鸪哨同六翅蜈蚣落入无量殿,这一节描写得比较混乱;三是发现丹房的桥段比较平。
           【《巫峡棺山》】
           作为全书的最后一卷,《巫峡棺山》这一卷的任务比较重,最要命的是字数,根据合同约定的字数来算,第二卷的前三册,第一册少了三万字左右,只好都加到最后一卷中,所以本卷是超长篇,足足多了半本书,但即使是这样,最后一卷的篇幅也显得不够用。
           在计划中作为全书主线的四枚铜符,象征着通过不同形式存在于天地间的四种生命状态,想每部引出一符,但那样一来,就需要至少五册,只好简化了一些情节。
           另外也打算在这一卷中,把《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成为残书的真实原因,以及摸金符上代主人的故事做出交代。《鬼吹灯》全书起于《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残卷,最后也将终于《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当年被毁的往事,除了地仙村探险的内容,最后一卷中还包括了这些情节。
           除此之外,还在本卷中说明了,为什么只剩下三枚古符,以及发丘印在明代被毁的历史,故事的地点发生在长江三峡附近,地理背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棺材山,情节发展上的转折很大。
           长江三峡长七百余里,两岸连着无数山阙,层峦叠嶂,这里自古就是神秘的巴蜀文化与巫楚文化交汇的区域,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数不胜数,其中多少有一些上古历史的投影;兵书宝剑、千年栈道、峭壁悬棺……给后世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
           作为通篇贯穿的主要线索——《观山指迷赋》,是一段类似于民谣的口诀,包括《观山掘藏录》,本来都是我另一部作品中的原创内容,因为2007年的写作计划改变,临时变为了《鬼吹灯》第二部,所以都被用在了本书中,另外一部书就此取消,以后也不会再以任何方式出现。
           本卷中我最满意的地方有三处,一是金丝雨燕搭建的无影仙桥;二是观山神笔,画地为门;三是乌羊王古墓鬼音指迷。另外,关于黑猪开河的传说,以及棺山盗骨图的来历,算是灵机一动的神来之笔。在虚构的故事情节中,融入许多大家都知道的传说,比如天河鹊桥相会、神笔马良,还有古画《群贼盗墓图》,这些或真或假的传说,都在《巫峡棺山》中以全新的角度进行了解构。
           缺陷是由于最后一卷中要表现的内容太多太集中,不免有些地方没有深入展开,显得仓促了,结局并不能说是圆满的,毕竟多铃终于死亡。与我初期一味喜欢不可思议事件的态度不同,对于用了两年时间写就的超长篇作品来讲,平淡朴实才是真。在最后的六章里,我主要想阐述一下《鬼吹灯》全书的理念,“鬼帽子”这三章,是说不能迷信风水,“天人一体”的概念是在心而不在地;最后“物极必反”的三章,则是说明摸金校尉保身求生之道。
           最后再说一下我的作品《鬼吹灯》两部八册,始自《精绝古城》,终于《巫峡棺山》,按我的想法还可以再写八本,但是,新的计划已经酝酿成熟,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所以已经没有再往下写《鬼吹灯》的计划了,这部书到此为止。
           在此特别感谢所有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朋友,并且感谢起点中文网、安徽文艺出版社,以及千喜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各位老师,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就不会有《鬼吹灯》这部作品问世。